生活風景 小人物的生存之道

邱坤良 |2014.05.11
1330觀看次
字級
生活或許就如吃飯,說容易很容易,說難也難。圖/路透

文/邱坤良

大部分的人一出生就注定一輩子奔波勞碌,汲汲營營,而後日子在彈指間溜過。朝起夕落、春去秋來,形貌、心境的變化,未必自知,別人的眼睛卻是雪亮的。我小時候面對仰之彌高的威權老師,或飽經風霜的鄰居歐吉桑,總以為他們已經七老八十了。後來估算,其實他們當時的年齡不過四、五十歲而已,比現在的我還年輕。以前對老教授的刻板印象就是皓首窮經的學究,或像電影或小說裡穿長袍、咬著煙斗,一副仙風道骨的老翁。現在公教人員並不好混,屆齡就必須退休,留在校園中的「老教授」差不多就是我輩中人了。

我警覺自己在青少年眼中,大概就如當年印象中的老歐吉桑或老教授吧!生活超過五十年,依古人的標準,應該「知天命」,了解上天的意旨,順應自然的稟賦。換做別人,早已成熟穩健,扮演一派宗師,開口閉口天人合一,要不然也天宇殺機。為何自己猶是不長進的老小孩,與三十幾歲也沒太大差異,說思想停滯毫不為過。追根究柢,或可歸因從小行為差池,誤交損友,可是仔細一想,好像也不好說誤交損友,因為自己本身常是別人的損友。

不過,隨著年紀漸長,經驗增加,看待人間事的角度、胃口還是有些不同。許許多多年輕時代視為理所當然、新鮮有趣的事,有如鏡花水月,再也沒有機會,或者沒有興趣捕捉了。我更能體會做人的確不簡單,甚至可說是一件偉大的事。因為每天面對那麼多人、那麼多事,應付那麼多的人與事,讓腦神經都快打結了。打開電視、攤開報紙,形形色色、推陳出新的社會百態紛紛出籠,令人眼花撩亂。且不說什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的大學問,光是盤算如何平平順順過一天算一天,都得費點心思。

何謂智者?

生活或許就如吃飯,說容易很容易,說難也難。到底怎麼吃飯,吃什麼飯,富貴貧賤、環肥燕瘦,人人標準不同。可是每個人都必須吃飯過日子,成大功、立大業的人需要吃飯,遺世獨立或遊手好閒、孤苦困頓的人何嘗不然。不管吃的是五星級飯店或路邊攤,燕窩魚翅或粗茶淡飯。就算僅僅為了苟延生命,也不是人人理所當然,想吃就吃得到。每個人總得磨練生活的勇氣與智慧,才能在愈來愈擠壓的風塵中找到他的「人本」,找到他的立足之地。

人生短暫,譬如朝露,小人物的海海人生,承擔不起古聖先賢所賦予的重責大任,一步一腳印,漫長而辛苦。能夠了解眾生皆苦,輕鬆以對,在枯燥、困阨生活中自得其樂,堪算是一名智者了。一般人視智者猶如聖賢,對我而言,所謂智者,無需大智慧,也不必具備大財力,只要讓自己活得快樂、有尊嚴,就受之無愧了。如此智者,或許只是社會賢達所謂的鴕鳥心態,或阿Q式的精神勝利,甚至視之為民族劣根性。可是人生在世,並非個個皆含著金湯匙出生,也不是人人都有堅強的意志,能克服困境,成就自己。絕大部分庸碌之輩所追求的,只是起碼的生命價值,若無一點阿Q精神或鴕鳥心態,日子豈非更加難過?

舞台上的戲文和「講古」的人常說「人生如夢」、「人生如戲」,這兩句四字真言,聽起來茫茫渺渺,很難用科學、邏輯分析。畢竟每個人生命歷程不同,價值觀也不同。如果人生如夢,那麼,很多人每天都在夢遊,有些自由意識,也常身不由己;如果人生如戲,每個人都得扮演角色,隨時裝腔作勢,也隨時調整自己。

(摘自《驚起卻回頭》,九歌出版)

作者簡介 邱坤良

台灣宜蘭人,作家,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戲劇系主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以及文建會主委。不但是台灣重要的本土戲劇學者,兼且能人多擅,以右手俐落治理產官學各領域,左手更筆耕不倦寫出篇篇鮮活動人的散文、評論,也因此被陳芳明寫進《台灣新文學史》,納入文學家之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