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石獅圖錄】 中華獅文化的源流發展─中華獅子與政治 陳磅礡 |2014.05.09 語音朗讀 401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為新北市蘆洲保安宮屋頂上,八仙之一的漢鍾離騎獅湳塘。圖/陳磅礡北朝的佛教造像中,常見獅子成對在佛座左右護守。圖/陳磅礡唐代以後獅子常作為神佛的坐騎。圖為道教天尊之一的太乙救苦天尊,坐騎為九頭獅子。圖/陳磅礡 文與圖/陳磅礡 龍為華夏民族的圖騰象徵,對龍的崇敬由來已久。雖然獅子在西方象徵著王權;但在中國,獅子是作為貢品進獻來朝,代表外邦的恭順臣服,在先入為主的觀念下,獅子勢必只能當陪襯的龍套。如李白〈上雲樂〉詩云:「五色獅子,九苞鳳凰,是老胡雞犬,鳴舞飛帝鄉」,更是將五色獅子、九苞鳳凰比擬為雞犬,將獅子「寄龍籬下」的奴性表露無遺。 其中最有趣,也最能反映出獅子在中國帝制社會中的位置,以及小傳統與大傳統相互反饋的,莫過於廣為流傳民間的「龍生九子」傳說。龍生九子版本不一,其中以明代楊慎《升庵集》的版本流傳最廣: 贔屭,型似龜,能負重。 螭吻,性好望,多做於屋脊。 蒲牢,好吼叫,常見於鐘上獸鈕。 狴犴,形似虎,立於獄門。 饕餮,好飲食,立於鼎蓋。 蜙蝮,性好水,立於橋柱。 睚眥,性好殺,多立於刀環。 狻猊,形似獅,性好煙火,立於香爐。 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見於門環。 這些龍子雖然文獻記載形貌不一,但在實物造型的應用上,常為獅子的混合或變體,從中並反映了「獅子」與中國政治最高圖騰象徵──龍的倫理尊卑關係;而人們創造了這許多以龍、獅合體變形的替代品,不但避開了僭越龍紋的政治禁忌,也別開生面地滿足了人們崇善愛美的欲求。 佛教取獅子雄武的王者氣勢,將之化作佛法的象徵,但獅子畢竟是野獸,無法與人相提並論,因此佛教中的獅子,也成了依傍佛陀,為其不凡保證的役使符號。如《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佛初生時,有五百獅子從雪山來,侍列門側。」在北朝的佛教造像中,也常可見獅子成對在佛座左右,作洗耳恭聽狀。 隨後獅子益加地馴化與降格,如文殊菩薩騎青獅的造型在唐代以後大為流傳,每與騎象的普賢菩薩成雙成對;而民間信仰的許多神祇亦有樣學樣地坐起獅子來,以凸顯神佛的高強與偉大。 中華獅子藉由宗教信仰的宣傳及加持,增添了更多吉祥喜慶的意味,其藝術形象也就順此趨勢,魚幫水、水幫魚地愈加為人們接受與喜愛。 為宗教、政治收編的中華石獅藝術 當獅子逐漸被政治及宗教所收編,其最顯著的轉變,即為獅子形象的馴服化。如北朝佛教石刻當中,獅子多棲坐於佛陀腳邊,宛如貓犬般馴良,唐代以後獅子則常作為神佛的坐騎。在帝王陵寢的應用上,唐代以後站立的走獅愈少,而多改以蹲坐之姿態;約在宋代之後,石獅的項頸更被套上了繩圈及鈴鐺,且體型愈小,由過去雄偉博大的氣勢一變為乖順拘謹的模樣。(貓頭鷹出版) 前一篇文章 【小城故事】 思考家的圖騰 下一篇文章 【文化中國.讀古龍】 發現生命中的美好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8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9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22025.07.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得到我心【遊藝筆記】凌霄花落半床書【島嶼拼圖】馬崗漁村領略海女文化【寬鼎畫語】一瞬一華【優游藝林】浮在水面的佐川美術館 【歷史現場】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 作者其他文章【台灣石獅圖錄】中華獅文化的源流發展─獅子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