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膝蓋嚴重扭傷,緊張地掛了大醫院骨科門診。看病當天,發現骨科病人大多是老人家,比較特別的是滿坐的候診室卻安靜異常,許多年輕的外籍看護靜靜地陪著阿公、阿嬤,只有護理師響亮的叫號碼聲,不時傳來。
不久,一位高帥的年輕人推著笑容滿面的老奶奶進來,個子嬌小的外籍看護陪侍在一旁。年輕人五官分明、身材壯碩,在諸多上了年紀的病人中顯得格外陽光。
年輕人不時低頭與奶奶說話,偶爾起身笑著搖頭,這個動作重複了幾次,才聽到他說:「沒關係,我沒有課,不急著回去。」
環顧四周坐著或站著的外籍看護,眼神大多直視前方,他們同樣有著年輕、陽光的臉頰,但是,被陪伴的老人家,臉上卻沒有笑容。
這個場景,讓我百感交集。記得母親在世時,我請外籍看護每天固定要陪著母親到大樓中庭走走,曬曬太陽,卻很少親自陪著母親去動一動。
有一段時間,母親需要到醫院復健,我也都交給外籍看護。想到這裏,濕了眼眶,原來當我「習慣」將母親交給外籍看護之後,也將「陪伴」的責任與享受親情的特權,交了出去。
母親節或有時間,未和父母同住的子女,應回家看看長輩,也讓外籍看護放個假,人情親情兼顧。
王美智(台北市/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