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顧問出書 《民國吃家》談名人美食

 |2014.05.03
1393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不管是在民國,還是現代,在吃或者吃相上,人都是平等的。」《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同時也是知名美食家兼詩人牟真理今年三月出版新書《民國吃家》,他特地回到故鄉重慶,向讀者娓娓道來民國名人的「美食地圖」。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熱播,各類美食書籍當道,牟真理寫民國初年的政治、文學名人喜愛的食物及故事,這些名人包括袁世凱、蔣介石、張學良、胡適、魯迅、譚延闓、郁達夫、張愛玲……。

在書中,牟真理用一個名人代表一個菜系,記錄大師對美食的嚮往,他寫道,「民國吃家第一人還要算袁世凱,因為他的人生和經歷,特別是在吃上太有代表性了:他是清廷高官,喜好清宮菜;他還是民國大總統,鍾愛家鄉河南的美食;就美食來說,他是有貢獻的重要吃家。」據他考證,清燉肥鴨、雞絲麵、狗不理包子都是袁世凱喜歡的食物。

根據他的資料,蔣介石則喜歡吃炒蛋,還說不是一般的炒蛋,而是精工特別製作,蔣介石將這道菜命名為「黃埔蛋」,「黃埔蛋的作法是即炒又煎,口味是外焦裡嫩,算是特別,由於蔣介石非常鍾愛,還被列為接待外賓的菜單。……宴請(美國總統)尼克森時曾上過一個黃埔蛋,以表示敬重。」

牟真理還在書中寫道,「蔣介石是節制主義者,常說一句話『少食多得』。他認為很多疾病都是多吃得來的。這種認識在當時非常難能可貴,當時社會貧瘠,還不知道大吃大喝會帶來『富貴病』。」而在文學史上給人嚴肅印象的魯迅,牟真理說他喜歡甜食,還說魯迅最喜歡的糕點是滿族點心薩琪瑪。

「我寫民國食家,是想試圖通過這些名人和他們所吃的菜,來呈現這個時代的一種文化。」牟真理說,書中的十二位名家有不同的美食生活,「食物能表達他們生活中最接地氣的一面」。

據中新社報導,這位美食家對民國大家食譜的考證,有二十年的經驗,他說,「我收藏的第一份食譜袁枚的《隨園食單》。別人看食譜覺得枯燥,我卻能看到裡面土地的氣息、太陽的氣息,還有人和情感。」

他手中現有三千多道食譜,從這些食譜裡,可以勾勒出民國時期名人們的美食地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