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回鄉

陳筱碩  |2006.12.31
453觀看次
字級

鄉下因謀生機會有限,戴上方帽子的年輕人無不離鄉背井往城市發展,最近卻有回流現象,因為有機及休閒產業需要知識份子的加入,新舊兩代對鄉土田園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跟著潮流做生意,後者謹遵「有土斯有財」的祖訓,不願變動。

偏遠的延平鄉永康部落,最近出現多處引山溪水養殖的魚池,還有雞、鴨、鵝及山豬,像個小農場。帶動這個小部落轉型的,是一群回鄉的年輕布農族原住民,他們要把這裡建設成休閒農業園區。

居住永康部落的延平鄉代會主席余康生指出,十年前,永康的年輕人幾乎都離開土壤貧脊家鄉,到都市求發展。但他們逐漸發現都市生活和工作環境,沒有想像中那般美好,於是陸續有人回到永康老家,墾植祖先留下的荒地,種植水果等農作物。

這些回鄉的布農族原住民,經過五 、六年的努力,終於有了收穫,生活大獲改善,引起在都市討生活的族人羡慕。從今年初起,有近十名年輕族人,返回山間的家園施展他們理想抱負。

年輕人充滿創新,改變以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經營方式。除了在占地廣大的家園裡挖掘水塘,引部落旁野溪純淨溪水養魚;同時圈養雞、鴨、鵝,甚至山豬,等到牠們長大,再進一步裝置卡拉OK,擴建民宿,成為休閒農業園區,吸引遊客來此觀光,進而帶動經濟繁榮。

一群有心發展有機農業的大湖青年,籌組青耕隊返鄉栽種,他們瞭解,產、銷有不同學問,會種菜的人不一定會賣菜,農政單位曾多次舉辦促銷活動,增加農民收益,農產銷售不易,不應將全部責任推給政府,大家要一起解決問題,農民也要做好生產品質管理,配合共同品牌行銷,邁向企業化經營,農業才有生存空間。

當春茶已進入產製期,鄉間茶區到處可見採茶人潮,在新竹、楊梅念大專、高中的楊榮豪、楊榮國兄弟都利用假期返鄉協助農事,並親炙祖先傳下來的採茶技術,過了不一樣的「找茶」假期,因為部分年輕人返鄉製茶也減輕茶區的人力荒。

特地從楊梅鎮治平高中及新竹縣大華技術學院趕回來的楊榮國、楊榮豪兄弟這二天就學著操作採茶機剪茶,和長輩一起扛著數十公斤重的茶菁袋回日光萎凋廣場,學習揉、捻、炒、製的系列製茶過程,過了個有意義的「找茶」假期。

不論種水果、栽茶或墾荒,只要年輕人願意為家園奉獻的動力在,就處處有商機,不見得都市才能找得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