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報資料照片
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朋友家裡有一個兩歲八個月的孩子,這個孩子生性十分活潑好動,只要是醒著的時間,總是四處走動玩耍,很少有安靜的時刻。不過,有一件事情例外,就是「聽故事」的時候,這時,他會安安靜靜地坐下來,專心聆聽大人講故事,隨著年齡漸長,還會參一咖,有時自行提問,有時自編故事內容。現在每天的故事時光成了親子之間最愉快的互動時間,孩子經常自己抱著好幾本故事書要求媽媽念給他聽,自己也會坐在圖書區裡翻看故事書。
孩子會這麼喜歡閱讀,原因在於朋友在孩子出生之後,便經常教導孩子念讀國字卡,每天更是積極念故事給孩子聽,所以,在孩子六個月的時候,他就會專心聆聽故事,並主動觀看書裡的圖案。
當孩子年紀愈來愈大時,他們表現出想要閱讀的欲望也就愈來愈強烈。朋友看到孩子如此喜愛閱讀,感到十分欣慰,幸好當初堅持每天念故事給孩子聽。
不過,前陣子朋友生了一場重病,在體力無法負荷的狀況下,只好讓孩子看電視,好讓自己有多一點時間休息。為期一個星期的養病時間,孩子從「很少看電視」變成「迷上電視」。不僅如此,在朋友身體康復後,某天她拿了一本孩子最喜歡的故事書要念給孩子聽,孩子看了兩頁後,就顯出十分不耐煩的樣子,還伸手快速翻看故事書,最後將故事書闔上,看著朋友說:「媽媽,我想看電視。」朋友聽了極為震驚,不過一星期的時間,孩子的改變卻這麼大,兩年多來的努力在短短一個星期內消失殆盡,朋友當時才深刻體會到「持續堅持」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啊!
朋友下定決心重新開始,她每天都會選幾本孩子喜歡的故事書念給他聽,當孩子不想看書的時候,她也會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去玩其他的玩具或遊戲。
當孩子吵著要看電視時,她和孩子約定,每天有兩個固定時間可以看電視,每次三十分鐘。當孩子看完還想再看時,她會提醒孩子:如果沒有遵守看電視的約定,明天就不能看電視了。她請孩子自己決定要繼續吵鬧還是把電視遙控器交給她,孩子剛開始痛苦地掙扎了幾分鐘,最後還是把電視遙控器交給了母親。
在朋友每天用心的帶領下,歷經大約兩個月的時間,孩子慢慢地又重回之前對看故事書的熱情,現在他又像以前一樣,安靜坐著專心聆聽故事,也會自己拿書來看,有時還會興奮地與家人分享。朋友看到孩子在看書的過程中,展現的敏銳觀察力、長時間的專注力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讓她覺得過往每一天的付出及努力都是值得的。
身為父母,有時會覺得力不從心,面對生活中的各項壓力和難以預測的種種事件,經常會選擇犧牲掉原先陪伴孩子的閱讀時光。然而,在孩子身上,我們會看到最直接的回饋——耕耘多少,孩子就吸收多少!當我們放棄閱讀的種子,放棄用故事和孩子互動的時光時,我們同時也將孩子推離了閱讀的世界,當孩子離閱讀世界愈來愈遠時,他能從書中獲得的收穫及知識就愈來愈少,我想這是所有父母都不樂見的結果吧!
心情小語:隨時提醒自己,每一天都要找出時間念書給孩子聽,讓孩子擁有不間斷的故事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