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光
國內產、官、學界,於三月八日發起成立台灣女董事聯盟,希望提升女性在董事會及管理決策階層的席次,協助女性成為各領域的卓越領導人。而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十八尊羅漢,也特別加入三尊女羅漢,破除男尊女卑的傳統迷思,以示男女皆可透過修行證果的平等性。
禪宗的《無門關》中,寫到一名女子得以親近佛陀身邊聞法,並進入甚深禪定,文殊師利菩薩竭盡德行,都無法使她出離禪定,可見女子的境界甚深,連文殊菩薩都不可臆測。提示了凡夫無法以分別心、男女外相,為修行的成果斷章取義。
在動物的世界中,兩性之間的相輔相成,更見趣味。如:企鵝媽媽下蛋後,會長途跋涉到不結冰的海中尋找食物,企鵝爸爸則負責孵蛋,立在冰天雪地中不吃不喝。六十天後,小企鵝孵出,企鵝媽媽也帶回食物餵養,接著再由削瘦的企鵝爸爸繼續外出覓食,輪流照護小企鵝成長。
至於螳螂的情況,則是母螳螂為了繁衍下一代,會回頭吃掉公螳螂,以獲得足夠的養分,令人怵目驚心,公螳螂的喜捨,是為換取後代繁衍的可能性。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如何在男女平權之外,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以促成對家庭、社會國家的利益,更需要智慧。
對於要組成家庭的社會人士,人間佛教提倡佛化婚禮。星雲大師在《佛化婚禮祈願文》中,期許新郎能做「善盡職責的丈夫,誠實忠信的君子」;新娘則成為「體貼讚美的妻子,熱心公益的善人」。生兒育女後,更希望佛法信仰代代相傳,組織佛光家庭,成立「三好人家」。
在佛陀紀念館,經常看到一家人扶老攜幼,來到佛教聖地參禮。尤其大師在二眾塔設立三好兒童館,在五和塔設立佛化婚禮館,所有設計以人為本,更關注老人而設置輪椅借用,為幼童設置嬰兒車,甚至在入口處設置巴士淨房,都在實踐「五和思想」:從自心的和悅,促成家庭的和順,創造人我之間的和敬,最後達到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理想。
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二日,佛光山叢林學院舉辦第十期寺院生活體驗營,希望男女青年透過寺院清淨的生活,也能啟發自我生命的價值與智慧,更讓社會回歸倫理道德的平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