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明正德年間的《東里文庫》,是羅家倫藏書中年代最久的書籍。圖/林秀姿
【本報台北訊】政治大學羅家倫文庫今天正式開放,由羅家倫家屬捐贈的1萬3100冊書籍,歷經地中海、印度洋、長江、台灣海峽和太平洋,漂洋過海總算回到台灣,花落政治大學,羅家倫次女羅久華今天也到文庫現場見證。
羅家倫是民初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也是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在戰亂中擔任中央大學校長,戰後全家搬遷到台灣,擔任中華民國首任駐印度大使。
羅久華笑說,父親一生經濟並不寬裕,但卻積極買書。戰亂中,別人急著搬運家中的古董與錢財,羅家倫卻是透過各種管道搬運藏書,晚年生病後,也特別叮囑她:「書籍千萬不能損壞。」
羅久華說,當年戰亂時,用卡車把20箱藏書從南京搬到上海,再從上海搭船運到基隆。但是家裡空間太小,最後又隨著她和姊姊羅久芳把藏書運到澳洲雪梨。為了不損壞書,還特地花錢租借儲藏室放這20箱書。直到姊姊羅久芳定居西雅圖,羅久華再把書從雪梨運到西雅圖。
政治大學表示,羅家倫藏書涵蓋歷史、哲學、文學和藝術等領域,包括清乾隆以前的善本書籍,超過2百年的歷史珍藏,其中珍貴的明版書有19種183冊,年代最久的是明正德年間的《東里文庫》,以及明萬曆年間的《駱丞集》與《黃御史集》,是世界僅存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