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專題--西寶有機村守護部落美 文與圖/高燈立 |2014.04.22 語音朗讀 279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橫休閒觀光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陳新珠 圖/高燈立西寶農場有機轉作區園地。圖/高燈立西寶聚落早期的農舍 圖/高燈立西寶農場的有機農民正覆蓋膠布保護土壤,等待 掖種的苗圃。圖/高燈立 完成採收的甘藍菜 圖/高燈立 文/高燈立 火車到花蓮,再轉搭區間車到新城鄉的太魯閣(新城)火車站,到了這裡可說是太魯閣口了。此地可說是三棧原住民部落的外圍,而三棧溪的毛蟹和玫瑰石全國知名,這裡的原住民大多居住老部落的洛韶和西寶等地,後來才遷居至三棧溪畔現址。 中橫公路在規畫與開發,退役官兵在立霧溪谷長住,並與當地原住民婦女結婚,成為山區的新移民,就地墾植建立與世無爭的新家園。 俗語說:「靠山偎山,靠海吃海。」這群開路先鋒榮民弟兄,在退輔會安置下,以最傳統的方式開墾菜園、畜養雞鴨,堆囤有機肥。 中橫公路地處山崖溪壑,公路險峻,景觀壯麗,車行其間,斷崖絕壁,沿途飽覽,尤其在燕子口段直聳天際的崖壁更為可觀。 風景雖美,但可用農地受限,直到西寶聚落,地景開闊的河階地,僅可從事階梯農業生產,中橫的農業區,多集中在西寶河階地。 當年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蔣經國,帶領這批退除役官兵來此開路,相中西寶為榮民棲身之地。 西寶在太魯閣語是「對岸山嶺」,位於台八線一百六十一點四公里的中橫公路上,西寶農場段的大沙溪右岸上,早在一九五六年東西橫貫公路興工後,開路榮民為安定住居,便於物資補給,就地設置農場多處,其中西寶農場可謂中橫公路較具規模,以果疏為主的農場。 西寶有四層河階,變化豐富,從環境地景比較中,西寶位於河谷的頂端,屬於立霧溪古老河床的河谷地形,東面大沙溪彎延穿過,南臨立霧溪所形成的山脊,山嵐水氣,風雲際會。 這裡曾是太魯閣老部落之一,一九三七年日本人為了便於管理,強迫遷村到文蘭村重光部落,另一部分則遠遷至花蓮偏南邊的萬榮鄉紅葉部落。 中橫公路開闢期間,西寶農場聚落水源不缺,只是食物都得仰賴人力從幾十公里外翻山越嶺運送,跋山涉水在崎嶇不平的路上,才能完成扛送物資的重責大任。 為了解決民生問題,蔣經國選定西寶作為葉菜蔬果為主要農場,以供應新鮮蔬果,直至中橫公路通車後,退輔會才陸續在中橫支線的:武陵、福壽山、霧社設置農場,以便安置退除役官兵和築路工人,及生活所需,如今沿線農場,成為熱門高冷蔬菜產業區。 榮民二代回故鄉 有機創業第二春 「花蓮縣中橫休閒觀光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陳新珠,是中橫開路先鋒榮民第二代,她說,為了增加經濟效益,農場開始生產高經濟作物,與平地作物有所區隔,當時政府倡導高山農業,如種植高冷蔬菜,久而久之西寶也成為重要高冷蔬菜產區。 同時也是社區導覽義工的陳新珠說,西寶農場集村初期分為:西寶、松莊、梅園、竹村、蓮花池、合流、綠水聚落等,這些地方因中橫公路開闢任務完成,加上交通不便,大部分人多往外搬遷,目前戶數最多的是西寶和天祥。天祥成為中橫最熱鬧的商業區,西寶轉型成立有機專業栽種區。 物換星移,老一輩逐漸凋零,加上部分居民遷移它處,西寶幾近散庄的命運,陳新珠在台北工作多年,也是西寶聚落榮民第二代,眼見故鄉產業逐日荒落凋零,不勝唏噓。 為了故鄉發展,陳新珠舉家遷回,二○○四年陳新珠、兄長陳定澧及村民共同發起成立「花蓮縣中橫休閒觀光發展促進會」,從故鄉的生態環境、人文歷史、產業資源著手,並發行部落地圖,讓來中橫旅遊的人,能發現當地之美,和部落居民一起守護西寶的有機產業。 開創有機農業,希望藉中橫地利及觀光資源,將既有的傳統農法及慣型農業基礎,逐步轉換為有機農業。 陳新珠說,西寶植下的蔬菜品種,是由父執輩當年被抓去當兵時,從中國內陸隨身帶來的菜種籽,若戰亂無法返鄉,或移居異域時,可以成為隨身保命的種籽。 後來因開路長住,這些保命種籽就在西寶撒下,如高麗菜、蘿蔔等,西寶成了「外來種」的果蔬區。 為了增加產值,改良傳統農業,西寶農場開始試行有機農業時,陳新珠同時也在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羅法人社團或基金會等相關NGO(非政府組織)資源進駐西寶,並將有機農作深入社區,從觀念、行銷、認證、培訓做起,並請有經驗的農戶作常態性的演講,辦活動。 著名的「日本半農半X生活」作者鹽見直紀,日前特地上山與田寶農民交換種植有機蔬菜的經驗。 資源整合成就高 有機農戶獲認證 陳新珠表示,由於山區可耕地不多,從二○一○年至今有機農戶有十戶,有機農作土地達十二公頃,在歲時掌握得宜下,年農作之葉菜類,如娃娃菜、山東白、芥菜、高麗菜等,可有三期採收。 她說,為了避免汙染,用栽植棚溫室設施,才有辦法與慣型農法作隔離;因而採溫室種植的瓜果類,如蘿蔔十月播種十二月收;十二月至二月讓土地透過休耕休養生息。 春後四月天,開始栽植番茄苗,直到六月至七月為一期可收成兩個月。 有機農作成本高,耗時耗工根本不敷成本,有些農戶還在觀望,因為有機農業採收成敗,關乎農民生計。陳新珠說,目前西寶居民在另一處山坡,尚有部分傳統農作,每當溪谷的風往上吹,右岸(西坡)河階的有機農作首當其衝;東坡大多數傳統農戶,只能訴求安全無毒的蔬果。 增加有機隔離設備,對一般小農無疑是增加成本且耗時,如果全部轉為有機農作,聚落居民的生計可能受影響;截至目前為止,有機農法和慣型農作盡量輪作,以防汙染有機農作,等到有機農法獲得較大的共識時,有機農業就不怕沒有市場了。 西寶部落的有機農業目前處境,主要在地勢較低的東坡面的隔離有限,加上慣型農法施作,山谷的風與霧湧起時,高處的西坡有機農業區多少受影響;有機市場尚未普及,使得地勢較低的東坡有機農戶,不敢全部投入有機農作,形成部分種有機,多數慣行農法,始能生產高量能的農產品,才能維持民生計。 為了補此不足,陳新珠與中橫休閒觀光發展促進會合作,從事以:生態、歷史、產業等的導覽工作,並從推廣有機農業,以增加西寶聚落農戶的經濟收入。 俗語說:「有人潮就有錢潮」正合陳新珠的富裕農村的思維;她說,只要做得好,村民就會有收入,進而行銷有機農產品,使農民得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農民才能全部轉為有機農作。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及國人文明病增加,究其原因不難想像我們所吃所穿所用,幾乎全被環境汙染;日積月累,民眾意識到吃得安全、健康比什麼都重要。要吃得安全、吃得安心,有機的推展不能再等了,也有利社區居民對有機農作的努力與共識。 已有十戶有機農獲得:果樹類和蔬菜類的有機認證,如水蜜桃、水梨、甜柿、李子等;截至目前為止,經過有機農的努力,成功的將西寶村的西坡轉型為有機農作生產地。 陳新珠說,希望有機永續,而強化有機就是做好生態保育,她透過中橫休閒觀光發展促進會,邀請生態觀察者「赤腳阿峰」林青峰,在西寶駐點從事生態調查,陳新珠說,西寶生態豐富又具有多樣性,如果生態做得好,有機農業就更容易成功。(系列二) 前一篇文章 有機農業專題--紅藜營養豐富造豔麗景觀 下一篇文章 有機農業專題--中盤苦茶農 架網路自銷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25週年淨耀大和尚 人間佛教行者2024 拾貳月 豐富衣食 皆令滿足【藥師佛月曆】2024年拾月 至誠懺悔 解脫憂苦 【藥師佛月曆】2024年玖月 轉邪歸正 速證菩提【藥師佛月曆】2024年捌月 藥師佛及十二神將像 作者其他文章【文寫天地間.彩筆.彩筆情更濃──高燈立水彩寫生個展】 台北古亭紀州庵【文寫天地間.彩筆.彩筆情更濃──高燈立水彩寫生個展】 山豬窟坑仔口福德宮【文寫天地間.彩筆.彩筆情更濃──高燈立水彩寫生個展】蘭陽溪上游棲蘭部落有機農業專題--一念慈心 一壺有機茶有機農業專題--玉山腳下 有機茶飄香尚天然有機農業專題--認證雖重要 實質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