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慈悲基金會中區執行長暨佛光會中華總會中區協會區委員陳碧月(左)到安養機構關懷長者。
圖/佛光山中區慈悲基金會提供
佛光山慈悲基金會中區執行長暨佛光會中華總會中區協會區委員陳碧月(左)到安養機構關懷長者。
圖/佛光山中區慈悲基金會提供
【記者林洛瀅專題報導】參與佛光會事務二十多年,佛光山慈悲基金會中區執行長暨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中區協會區委員陳碧月,力推人間佛教,她表示,因蜜月旅行到高雄佛光山,才成為佛光會成員,與佛結緣;每當遇到困難與瓶頸,向佛陀祈求,心中自然會有答案。
推動會務 如同爬山
「如果蜜月旅行沒到佛光山,就不會成為佛光會成員。」三十五年前,陳碧月與先生江進助選擇佛光山為蜜月之旅首站,當時巡禮各殿堂,莊嚴氛圍深烙腦海;佛光會中華總會福平分會首任會長江陳月娥,則是陳碧月加入佛光會的推手。
「佛法是我的精神寄託,有難過委屈,就向佛陀傾訴,禮佛後,再面對困境,想法就不同。」陳碧月認為,有時自認已盡力,卻未獲得認可,所以面對逆境,需要轉念才能堅持,才能看見希望。她說,擔任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福平分會第三任會長時,曾經向資深信徒請教,但反被嘲笑:「要接會長的人,還不知道什麼是佛光會!」聽完很受挫,於是決心在兩天內默背《國際佛光會員手冊》,用行動證明自己。
陳碧月推動各項會務、號召會員,她說,心情彷彿攀爬高山;每跨出一步,都感到沉重,但站上山頂遙望美景時,一切的辛苦都不足掛齒了。
九二一賑災 寒冬送暖
陳碧月表示,執行活動與任務,難免有考驗,有人問:「參與佛光會,為何要如此辛苦?」她說,以另一種角度來看,佛光會辦任何活動,皆以人間佛教理念為依歸,大眾透過參與,學習、領悟其中道理,進而讓活動圓滿完成,這就是修行。
三年前,佛光山紐澳總住持依來法師返回台灣接任佛光山慈善院長時,除了希望在南、北部成立佛光山慈悲基金會,也想在中區設立據點,經由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推薦,陳碧月被委派擔任中區慈悲基金會執行長。
陳碧月在佛光會服務期間,曾參與九二一地震救災行動,在南投縣埔里鎮整整停留了兩個月。她每天與佛光會員在山區運送賑災物品、安撫受災家屬,隔年農曆春節,還與先生開辦「寒冬送暖」活動,並以佛光會名義致贈五十戶災民物資與善款,幫助他們安心過年。
善行擴大 助邊緣戶
「寒冬送暖」的善行持續擴大。陳碧月說,第二年再辦,好友紛紛響應,至今已連辦十五年,關懷範圍從九二一地震災民延展到台中市邊緣戶弱勢家庭,共計千餘戶。她很感謝南投、台中、豐原、東勢等佛光會成員長期深入山區訪視,讓一些隔代撫養的遺孤在「寒冬送暖」的關懷之下,拿著獎助學金完成學業,得以成長自立。
「善行被看見,就是莫大肯定。」陳碧月表示,今年農曆年前,正好在日本,接獲自稱台中市大里區郭小姐來電,希望捐款為母親祈福;之所以選擇佛光山中區慈悲基金會,就是因為郭父長期觀察「寒冬送暖」活動,且相當肯定,才推薦給女兒。
陳碧月說,郭小姐捐贈二十萬元,指定作為急難救助與安葬用途。近日,郭小姐來電報佳音,她說:「母親身體好像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