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神經醫學會針對一千二百三十一名大學生,以及一千二百九十九名神經科患者調查,發現超過五成患者初診時看錯科別,平均延誤半年時間,另外,大學生的神經知識也不及格。
七十七歲的張奶奶原本是巧手廚師,六年前的某一天,連續做了三道魚、二道肉上桌,家人隱約覺得不對勁,但卻不知道應該到哪個科別就診。
剛開始家人帶奶奶到耳鼻喉科就診,後來又到神經外科,直到某天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報導,才發覺應該到神經內科就診,但就診時,才發現張奶奶已經是中度失智了。
像張奶奶因神經內科疾病,卻找錯科別的患者不計其數,台灣神經醫學會理事長陳獻宗指出,國人神經相關知識不足,延誤就醫的情形嚴重,失智症有人誤以為是肝太勞累,去看肝膽科;癲癇症發作,有人以為是精神問題;還有巴金森氏症者因肌肉痠痛、肩膀僵硬,被以為是頸椎或腰椎退化引起。
四十歲的陳先生近二十年來飽受打呼困擾,八年多前,陳先生到耳鼻喉科看診,接受兩次手術都沒有效果,後來到神經內科就診,才發現是嚴重呼吸中止症。
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徐文俊指出,雖然失智症目前沒有很有用的藥物治療,但是確診為失智症後,可以讓家屬知道如何因應患者可能的狀況,對家屬、病患都比較好。
陳獻宗提醒,舉凡與腦神經相關的疾病,均屬於神經科的看診範圍,包括常見的頭痛、腦中風,以及癲癇、失智症、巴金森氏症、漸凍人、睡眠障礙、小腦萎縮等也都是神經相關疾病。
台灣神經醫學會將屆滿三十周年,為提升神經疾病病友對相關疾病的認識,製作了「神經相關疾病快速檢查表」,針對七種常見神經相關疾病,列舉最常見症狀供民眾自我檢視;並規畫四場主題為漸凍人、癲癇、中風及失智講座,開放民眾參加,活動電話(○二)二七七二○二五五轉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