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員丁守中〈右〉「關懷動物,友善城市」,家中也養狗二十年。圖/丁守中辦公室
文/記者李碧華 圖/丁守中辦公室
不殺生是一種慈悲,不殺生而護生,進而倡導生權平等,更符合舉世關心的生態保育,也是最積極的環保。佛教《六度集經》記載,佛陀在過去世為鹿王時,曾代替母鹿捨身,感動國王制定動物保護區,禁止獵殺。佛世時阿育王更廣植樹林,庇蔭眾生,今人若能設立動物之家,讓動物養老、醫療等,都是積極的護生。
「讓台北成為一個對動物友善、對生命包容的首善之都。」已承諾支持動保法修法,推動禁用捕獸鋏立法,讓動物免於殘虐恐懼的立法委員丁守中在上周舉行「關懷動物,友善城市」活動,各相關團體共聚一堂,為遊蕩動物請命。台灣貓狗人協會執行長黃泰山說,農委會動物保護會的設立將大幅提升動物保護的資源,為了降低流浪貓狗在收容所遭到撲殺的悲劇,應推廣收容所零安樂死的理念,讓TNVR ( 捕捉、絕育、防疫、回置 )獲得明確合法的保障來守護社區和家園。。
曾經發起「搶救米格魯」及絕食抗議撲殺動物等愛心運動,黃泰山表示,為了減少政府不人道的撲殺,許多民間人士自掏腰包替遊蕩動物進行TNR,但是「我們一邊救、政府一邊殺,」目前逐步完成禁用捕獸夾,也提案化妝品禁用動物實驗等等漸露曙光,總算舒緩了民間替政府解決遊蕩動物的壓力。
關懷生命協會副理事長張章得則提出「獸不了的悲慘世界、嚴格管制捕獸鋏」觀點。他說,從在山野設下獸鋏捕捉野生動物,到在都會區公園設置獸鋏以捕捉流浪動物,不僅殘忍,也危及了在公園裡休閒的民眾安全,所幸,農委會已宣布組織改造後的農業部將成立動物保護會,由農業部長為召集人,貫徹動物保護行政的決心。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執行長姜怡如則期待,一個進步的社會絕對也是一個關懷動物的社會。如今台灣飼養寵物漸多,動保法卻仍有漏洞百出,無法有效阻止虐待動物行為。「我們SPCA一直都是站在第一線,去年調查了將近三百件疑似虐待動物的案件,發現八成以上都是不當飼養的情形。」比如寵物長期關籠,造成許多動物長期心靈上面的虐待,或者是許多動物生病飼主卻沒有帶寵物就醫。「這些違法行為在動保法卻沒有明確的罰鍰,完全無法嚇阻虐待動物行為。」她看到,很多飼主,寵物業者,甚至會幫寵物割聲帶,剪尾,剪耳,這些明顯非必要的手術,動保法也沒有明確的規定禁止。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因此提出「不當飼養」修法草案,詳細的把不當飼養的定義寫出來,「希望日後台北若成為友善動物之都,一定要特別注意到不當飼養的問題,用加強教育、法律規定、行政取締等方式。」姜怡如期待擁有更詳細周全的保護動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