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追夢故事 折射社會質變

 |2014.04.12
98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自中共十八大召開後,「中國夢」不僅成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執政理念,也成了陸媒的「熱門題材」。主要的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就因應政策推出「中國夢.追夢故事」系列報導,以文字、圖片、微電影等多媒體形式,講述身邊各個領域的小人物勇敢追夢的動人故事。

暢楊楊、劉帥、楊雨、洪濤,是眾多追夢者中四個小故事。暢楊楊象徵著許多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隨波逐流,堅持做自己,他沒有口號,只有一把剪刀,卻為社會留下傳統剪紙藝術;劉帥是環保鬥士,眼見青山綠水因發展遭到破壞,經常和其他有識之士冒著生命危險,潛入工廠做汙染調查。楊雨一如時下新生代熱情追求演藝之夢;電視製作人洪濤則是看準社會潮流製作節目,他說自己的夢想,就是幫 助別人追夢並圓夢。

堅持做喜歡的事

其中,「八年級」世代的楊雨,就讀安徽安慶一中三年級,嚮往演藝生涯,高一時她就報考當地的「藝考培訓班」,然後花幾乎一整年的時間南征北討,報考了合肥、南京、蘇州、蕪湖等地二十所藝術類院校,在征戰過幾個學校後,她得到一個結論:「藝考和求職一樣,都要知己知彼。」今年三月五日,她搭了近三小時的車,從安慶到蕪湖,為了參加安徽師範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考試,這是她的最後一站。為了節省開支,楊雨和同學每人花了人民幣三十五元(約新台幣一百七十元)在安徽師範大學附近的小區民房租了一張「床」,辛苦熬過考試,令人開心的是,這一回她通過了初試。

楊雨說,藝考的過程讓她學會獨立、成長,回到學校後更加珍惜和老師、同學相處的日子,也更體會為人父母的不易,「打心眼兒裡要感謝他們在經濟和精神上給予我的支援。」與楊雨同一世代的暢楊楊,是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小有知名度的民間藝人。當年媽媽擔憂他在現代工商社會裡無法生存,不斷埋怨:「人家都娶媳婦添孩子了,你剪花不能吃不能喝,拿什麼養家糊口?」暢楊楊說,儘管剪一幅作品動輒幾十天,但他非常喜歡創作的過程,他對媽媽說:「我跟他們活法不一樣,我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現在他的剪紙作品多次在藝術大賽中獲獎,進一步他發願想蓋一座剪紙

藝術陳列館,讓更多人了解這門傳統中國藝術,「把這門古老的藝術好好傳承下去。」

為他人實現夢想

此外,當紅電視製作人洪濤,近年來在湖南衛視推出《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兒》節目,檔檔熱播,但他個人也曾有「歌手夢」,當年為了聽喜歡的歌,形容自己即使傾家蕩產也要買音樂帶。

大學讀理工科的洪濤,畢業後的七八年間,和暢楊楊一樣進入工廠當技術人員,但從未放棄音樂,最後他到湖南一家電台應聘DJ,「夢想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對我來說,不能當歌手,做一個能分享音樂的人也很好。當時做一個電台DJ,也是一種成功。」他將從事DJ工作所積累的各種知識、能力和人脈應用在電視節目製作上,果然每回出手總會受到歡迎。

而從事環保調查工作的劉帥,夢想建構環保平台,讓民間組織、專家、媒體、律師為環保問題提策略或給資源。新華社記者形容劉帥「不坐在辦公室裡寫材料,總是在湖南汙染最嚴重、發展最落後的地方搞調研;他不與自己的上司同事吃吃飯、談談心,總和民間志願者一起討論湖南的環保問題;他從不對媒體隱瞞自己對於環境汙染問題的看法,總是提供便利的條件讓記者『有料可報』。」人是社會產物,從劉帥的行動中,不正看得出大陸社會面臨了空前未有的環保危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