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誌】風箏老頑童謝金鑑 文/黃靖懿、嚴芷婕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2014.04.11 語音朗讀 595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放風箏是不少人的兒時回憶,在台灣則有一位玩了六十年風箏的「老頑童」謝金鑑。圖/黃靖懿、嚴芷婕遠流出版公司提供最長達七十公尺的龍頭風箏,嘗試 不同的材質、力學結構才終於成功。圖/黃靖懿、嚴芷婕遠流出版公司提供已屆九十歲的國寶級風箏藝師謝金鑑,講起最愛的風箏,仍然是中氣十足。圖/黃靖懿、嚴芷婕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骨架用韌度最佳的桂竹當材料,還會加上一條籐製的弦弓,施放時會因震動發出像鳥的鳴叫聲。圖/黃靖懿、嚴芷婕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文/黃靖懿、嚴芷婕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憑著兒時記憶與興趣 自己摸索風箏製作 放風箏是不少人的兒時回憶,在台灣則有一位玩了六十年風箏的「老頑童」謝金鑑。 謝金鑑出生於一九二六年的新竹縣新埔鎮,他說因為小時候住在鄉下,沒有什麼玩具可玩,如果想要玩就必須自己動手做。新竹風很大,非常適合放風箏;再加上以前農地收割完,就會有一大片的地方可以放風箏,所以在他七、八歲時,時常看到叔叔、伯伯們在玩,引起他很大的興趣。 直到二十一歲當完兵後,靠著自己摸索,才漸漸抓到訣竅。後來為了生計,曾離開家鄉到台北當起修理鐘錶師傅,也曾當過短暫的公務員,這時恰逢當時省主席謝東閔先生提倡踢毽子、跳繩、放風箏等民俗活動,謝金鑑才又興起做風箏的念頭。 他利用閒暇設計出小型的「老鷹風箏」,假日帶到河堤旁放,竟獲得大批民眾的青睞,從此開始製作風箏銷售,並投入風箏結構的研究。靠著不服輸與耐心的個性,不斷改造研發,嘗試新的創意,他說能夠把自己平日的興趣轉換為工作,讓他樂在其中。 到處出國展覽比賽用風箏來當國民外交 一九六○年代,謝金鑑的風箏逐漸受到外國人喜愛,訂單不斷蜂擁而至,是他外銷風箏的黃金期;然而約在二十年前,因為大陸大量製作低價的風箏外銷,加上台灣工資貴,沒辦法競爭,所以產量漸漸減少。 謝金鑑提到在一九七二年國父紀念館剛開幕時,他自己研發的大型蜈蚣風箏風靡全場,很受歡迎,從此開始設計大型風箏出售。後來經過同好引介,參加國外風箏大賽獲得第一名,之後就不斷獲邀到各國參加比賽與展覽。 各種造型都做過不斷創新跟上時代 傳統風箏形狀是八角形,但謝金鑑自己研究創新出多種不同的造型,讓人驚嘆不已,他說:「幾乎每種形狀的風箏都做過了,以前每年農曆年應公家機關邀請做的生肖風箏,累積下來到現在十二生肖都齊全了。其他像是一串星星、鳳凰、彩虹、歷史人物造型等;還有大約共有一百節的巨龍,原本不被看好,但後來飛起來非常壯觀,一堆人爭著詢問如何做支架;之後又做了『哈雷彗星』以及十二星座的造型風箏。」他認為不可以只有傳統的觀念,風箏也要得跟上時代,否則就會被摒棄。 個性執著要求完美只要不滿意就拆掉重做 手工風箏最重要的就是骨架,關係到力學與結構,影響最大的就是能不能飛上天?因此骨架最好的材料是三年以上的桂竹,既堅韌又富有彈性,雖然現在科技進步,有業者用玻璃纖維來做,但是效果就是沒有竹子來得好。 竹子買來,裡面不能有蟲,因此要先蒸過、劈開再曬,用酒精燈烤軟之後,再折成自己要的形狀,冷卻以後就不會變形。再來進行一針一線縫紉風箏本體,最後用廣告顏料或壓克力顏料上色,就大功告成了。 但別以為每次做風箏都會成功,全部都要經過試飛之後才知道可不可行。謝金鑑的女兒強調,父親的個性很執著,要求完美,看到不滿意的,就拆掉重新再做;失敗了,也非常有耐心研究改進。一直到現在做了六十幾年的風箏,還不一定每次都會成功呢! 所以做風箏不但要有耐心,還要有技巧才行。根據謝金鑑數十年的研究心得,認為一個好風箏大小不重要,造型差一點也沒關係,最主要是前後左右要平衡,這需要長時間的研究改進,失敗很多次才能得到經驗;他做過的風箏不計其數,但是失敗的也多到數不清。 小檔案:˙一九八○年日本全國風箏大賽特別獎 ˙一九八四年北美術館第一屆中國民俗風箏設 計比賽第一名 ˙二○一一年台北市文化局傳統藝術藝師 前一篇文章 【文化中國.讀古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下一篇文章 【無能名焉隨想錄】知音世所稀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