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齡高中國中部同學姚柔安,昨天在「國中適性輔導列車」記者會上,現場口述自己的文章。 圖/楊光昇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當家裡發生電路秀逗或馬桶不通等問題時,許多人只能束手無策、趕緊求助水電人員,但對目前就讀台北市百齡高中國中部的葉盛文來說,卻是讓他樂在其中的水電技能,在昨天舉行的「國中適性輔導列車」成果發表會上,他就在教育部長蔣偉寧面前露了一手水電技藝好功夫,讓全場師長都拍手叫好。
因為家中經營水電工程,葉盛文從小就耳濡目染相關技能,無形中也逐漸培養出他對水電機械方面的興趣,學校師長依據他的興趣適性輔導,透過寒暑假職輔營及社區高中職參訪課程,學習更多水電知識。
國三時,葉盛文加入技藝教育課程電機電子職群,除了讓自己的技藝更上層樓之外,也更堅定了生涯抉擇,未來打算繼承父親的衣缽。他笑著說,父親也很認同自己的決定,認為可藉此學到一技之長,早一步培養職場競爭力。
而相較於葉盛文的技能取向,同樣就讀百齡高中國中部的姚柔安則是從小熱愛閱讀,並在師長鼓勵下嘗試創作,作品常被刊登在校刊版面上,她當場朗讀自己創作的文章,行雲流水般的好文筆博得滿堂彩。
姚柔安表示,八年級時一度想讀高職,不知要選擇高中還是高職,但學校辦了很多演講,後來發現自己對學術較有興趣,決定讀高中。
百齡高中是完全中學,發展多元生涯輔導課程與活動,從新生始業式的「時光膠囊—許三年後一個成功的我」到畢業前夕「生涯發展規畫書」的運用,讓學生能夠進行生涯覺察與試探及進路選擇等。
蔣偉寧指出,十二年國教的適性輔導很重要,一年多來全國各縣市都有很成功的例子,至少有二十五校將經驗拍成微電影,希望這些「火車頭」,能帶領全台九百多個國中。
蔣偉寧表示,期許這些適性輔導成果能發揚光大,讓典範精神可以成功移轉,培養台灣學生具備創意、思辨、語言表達的多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