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趾陶有很多名字,最初叫做交趾燒,早期是日本人的稱謂,「交趾」是古代的地名,名義上範圍是廣西、雲南、貴州到越南的河內,這一帶叫「交趾郡」,當時日本人以為它是產自中國的嶺南地區,於是就用交趾燒來稱呼,不過到了後來,交趾陶已成為台灣對這作品的稱呼了。
交趾陶在製作過程是從構圖→造型→修胚→陰乾→素燒→上釉→釉燒。首先要先煉土,在揉的當中不能有空氣,然後再讓土發酵,這樣土才會變成比較有彈性;再來就是塑型,是不動模具自己直接做;然後是厚度適中的把中間的土挖空;而後再陰乾;之後就是先素燒一次,然後上釉之後,再釉燒,像唐三彩燒時是九百至一千度,釉燒是七百至九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