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特稿】「反反服貿」群眾集結抗議學生占領國會議場,雖然動員人數不如預期,但每個支持者都情緒激昂,顯示出其焦慮與不安;加上白狼張安樂的力挺,更是讓社會瀰漫一股不安的氣氛。無論如何,反反服貿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聲,在議場內的學生或許也應審時度勢考慮退場機制。
在三月三十日「黑衫軍」齊聚凱道的當天,已有一群另類的「白衫軍」也在附近的台北火車站前集結,雖然人數差距非常大,且以中、高年齡層的民眾為主,但他們極力發聲,表達自己的訴求,絲毫沒有因為人數的劣勢而退縮。
在昨天的活動中,人數同樣不如預期,參與者也以中高齡者居多,但仍然高亢呼喊挺服貿訴求,表達對學生繼續占領國會議場的不滿,說到激動處還不時顫動著身體。
觀察這群民眾,會發現他們臉上都帶著深層的焦慮感,或者是意識形態使然,或者是族群使命感,他們焦急的站出來,高聲表達自己的不滿,也希望讓對方了解,「仗不是只有你們在打」、「這個社會上還有不同的聲音」。
民主社會本就擁有多元的意見,雖然學生認為占領國會議場有正當性,也獲得不少民眾支持,但學生也必須回過頭檢視不同的聲音,這才符合自己喊出的「捍衛民主」口號。
如果漠視反對的一方,除有「只准自己放火、不准別人點燈」的問題,也容易引起反對一方的攻擊,特別是張安樂力挺「反反服貿」,更讓外界及學生家長擔憂。
是該考慮退場機制的時候了,畢竟國會議場是不可能永遠占領的,趁著民意還支持時,找個漂亮的退場時機,不但能贏得更多民意的支持,或許能讓最後的目標更快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