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親子天下》雜誌全面體檢台灣中小學生情緒力,昨天公布調查,有六成的學生有情緒困擾,嚴重者可能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調查也發現,輔導人員不足,學生有問題時不知找誰協助。
《親子天下》雜誌、勇源基金會、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合作,呼籲各界重視學生情緒教育的重要性,十六日將在新北市政府、十七日在嘉義市政府舉辦「教出好情緒」國際教育論壇,邀請美國、日本的教育學者與心理師講述如何實行情緒教育,小朋友、爸爸媽媽以及老師都可以參加。
調查指出,近九成六的輔導老師認為,近年來有「情緒困擾」的學生愈來愈多;而「人際困擾」和「課業壓力」是中小學生的痛,有超過六成中小學生有此困擾,其次是「經常覺得心情不好、提不起勁來」。
學生最常見的情緒困擾排名為人際或感情困擾、家庭氣氛不佳,再者為貧困、照顧家中失能者、校園霸凌、課業壓力、幫派勢力介入、性騷擾或性侵害、藥物濫用。
學生最常見的情緒管理問題有三種,缺乏挫折忍受力、衝動易怒、缺乏同理心,再者為負面思考、缺乏自信、哀傷憂鬱、缺乏安全感、焦慮恐懼。
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楊俐容表示,情緒管理包含處理內在情緒與外在溝通,內在情緒包含調適心情、學習表達;外在溝通包含理解、包容。
近日,太陽花學運在校園引起熱議,反服貿與反反服貿學生因觀點意見不同,因而互相爭執,更甚者受到言語霸凌。
楊俐容說,像這樣的情緒壓力,若無法管理、調適,可能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或者因孩子擔心再度受到排斥等負面情緒,因此退縮不願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