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當一群學生攻占國會時,另一群台商默默地在大陸攻占市場;當一群年輕人學生找工作辛苦時,我受邀擔任一個香港基金會的口試,遴選二位台灣碩士畢業生,入選者每位可獲五萬美元的獎學金去國外修博士,入圍的四位個個優秀;在另一個台北的「青年領袖營」的互動中,我看到了這批大學生流利的外語能力及旺盛的學習力。近年來《遠見》雜誌多次報導的百位「台灣之光」及「平民英雄」,更使人相信:這真是一個多元的台灣,年輕人的生命力正以不同的方式遍地開花,在追求各自的信念、生活方式及夢想。
(一)信念的力量
在出版業面臨衰退的時候,出一本新刊物,不只是要有勇氣,更要有信念。我們的使命感是:如果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那麼最美麗的人是「兒童」。
當人力即國力時,兒童的培養即是國力的基礎。
優秀的下一代,決定了台灣的現在與未來。對下一代的教養與成長,投入心力及資源,就變成了我們要承擔的使命。
在中日抗戰中長大的我,只有一個貧乏得沒有童書的童年。小台灣要立足大世界,必須擁有世界一流的人才。這是何等艱苦的挑戰!儘管此刻台灣社會陷入服貿爭議,把眼光放遠一些,最令我們擔心的是:在少子化問題下的台灣,如何將兒童培養成為具有競爭力而又有幸福感的人才?(二)往下扎根,為孩子製作讀本是這樣的焦慮以及使命感,十二年前我們創辦了「小天下」,為兒童及少年製作好書。十二年來,已經出版了六百多種書,歷年來獲得獎項的書居然超過四百種;讀者的購買量高達四百五十萬冊。
二○一一年,在無數讀者的催促下,我們事業群創辦了《未來少年》,這是為九歲以上孩子製作的月刊。短短三年間,獲得了金鼎獎最佳兒童及少年雜誌獎。透過「小天下」的書及《未來少年》雜誌,成千上萬的孩子們逐漸養成了閱讀好書的習慣,增加了知識,提升了氣質,擴大了視野。
(三)從識字開始愛上閱讀
近年來,又有年幼子女的家長們告訴我們:「《未來少年》內容很好,可是我的孩子年齡還小,無法讀懂,你們應當來為更年幼的孩子辦一本月刊,他們也需要一本好雜誌!」是這些期許再度激起了我們的使命感:創辦一本知識性、啟發性、未來性、可讀性的月刊,陪伴年幼的孩子,從識字開始,就能愛上閱讀。為了推廣閱讀,我們每年在台灣各城鄉的小學與社區,舉辦兩百多場次。看到散場時兒童的微笑,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面對各種客觀環境的挑戰:少子化的趨勢、電腦影音的泛濫減少了孩子閱讀的專注、各種學習活動也占用了孩子的時間……,我們清楚會遭遇到的困難;但更明白辦一本好雜誌對孩子的未來,是無比重要!
播撒閱讀的種子,就如播撒知識之網,讓孩子在第一時間就被一本好讀物所吸引,一直是我們的願望。《未來兒童》的問世是另一個化信念為行動的起點。這是一本跨越地域的雜誌,適合華人世界的兒童們一起閱讀。在眾聲喧嘩的此刻,希望兒童們因這本雜誌的誕生,能啟動寧靜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