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每年四月一日是愚人節,世界許多國家民眾都在這天互相開玩笑、惡作劇,被愚弄的人常被稱作「四月的傻瓜」。
有說法指出,最早把「四月一日」和「愚弄別人」連繫在一起的是英國著名詩人喬叟;他一三九二年的作品《坎特伯里故事集》中,一隻公雞在這一天被一隻狐狸愚弄。大眾普遍接受這種說法。
到了十六、十七世紀,一些歐洲作家也在作品中提及在四月一日惡作劇的事。一六八六年,英國作家奧布里把四月一日稱為「愚人聖日」,是英國首次明確提及這個節日。一六九八年四月一日,不少英國人被騙,跑到倫敦塔去「看獅子洗澡」。
不同國家在愚人節的做法不盡相同;在英國,人們愚弄完別人後,會大喊一聲「四月的傻瓜」。在英國及那些節日傳統源自英格蘭的國家,只能惡作劇到中午十二時;過了中午還戲弄人,自己就是「四月的傻瓜」。
英國廣播公司(BBC)堪稱媒體惡作劇先驅之一,經典案例包括在一九五七年愚人節報導「義大利麵豐收事件」,指出瑞典一戶人家的「義大利麵樹」大豐收,並附上一個婦人從樹枝上採收義大利麵的照片。接到上百通詢問電話後,BBC公布義大利麵樹種植方法:將一根義大利麵插進番茄醬裡,然後祈禱。
在法國、義大利和比利時一些地區,人們喜歡在這天把一隻紙魚偷偷貼到別人背後,並大喊「四月的傻魚」。
在波蘭,一些公共機構也加入惡搞行列,因此波蘭人一般避免在愚人節舉行重要活動。波蘭一個締結於一六八三年四月一日的聯盟,為避開這個敏感的日子,特地將紀念日提早到三月三十一日。
美國白宮去年也開了一個玩笑,白宮推特宣布四月一日早上十時,總統歐巴馬將發布一段特別的影片,但當大家點開影片,一個男孩從桌下探出頭說:「你們等的一定是另外一個人吧?」網路搜尋巨擘谷歌在去年愚人節煞有其事地推出「全新的搜尋體驗——靈鼻子」,聲稱用戶只要輸入想聞到的物品,靠近電腦或手機就能聞到氣味;當天許多人受騙,把鼻子貼近電腦或手機使勁聞,當然沒聞到預期的氣味,只吸進一鼻子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