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人類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導致全球暖化,氣候異常,有人可能會認為,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的腳踏車,將成舉世最愛。錯了!至少新興的開發中國家就不愛。高唱經濟起飛的中國大陸、印尼、越南、泰國,正在丟掉腳踏車,擁抱汽車,而在新加坡,腳踏車族更不折不扣是二等公民。
亞洲許多國家忙著加速經濟成長和都市化,認為汽車代表生活品質,做汽車、開馬路,都可增加工作機會,汽車帶來污染和交通堵塞,就睜隻眼閉隻眼。腳踏車在北京和曼谷都已失寵,上海有些地方甚至明文禁行腳踏車。雅加達和曼谷的腳踏車族挺身要求當局多給一點生存空間,官方反應不大。
新加坡情況更慘。香港出生的朱華(譯音)過去在荷蘭都騎腳踏車上班,到新加坡卻被迫買汽車,因為全國到處「禁行腳踏車」,擺明不歡迎自行車族。朱華說:「在新加坡,你如果愛騎腳踏車,你就得承認自己是二等公民。」
在新加坡,就像亞洲很多地方,腳踏車被視為窮人的交通工具。腳踏車在新加坡的最大障礙是政府的政策。新加坡二○○○年全國擁車率三成二,今年又增加十一萬七千輛汽車,且還在全力提升。環保局最近還得意說,新加坡是「愛車國」,腳踏車不在國家未來運輸規畫之內。
第二大障礙則是人民的心態。車子在新加坡屬於上道公民必備五C之一,其他四項是金錢(cash)、持分公寓(condo)、金融卡(credit card)以及和鄉村俱樂部會員(country club)。
但朱華不死心,他設計一輛別出心裁的折疊式自行車,折起來狀似購物手推車,出入購物中心不違法,拉開來是腳踏車,從折到拉只需八點八秒,重量則只有九公斤,十分輕便,引起不少人好奇。
與朱華志同道合者也不少。波克和恩格兩位企業人士最近在新加坡開創「腳踏車精品店」,希望成為「腳踏車界的星巴克」。自行車族從家裡出發上班,到精品店寄放,然後去辦公室,月收一百五十美元(約台幣四千九百元),並希望推廣到香港、吉隆坡、曼谷、雅加達、馬尼拉和澳洲。
不過目前情況還欠佳。三十九歲的律師郭馬克說,他賣掉賓士,改騎半小時腳踏車上班後,形象一落千丈,同事笑他形同小丑,搞不懂他為什麼不能像所有新加坡人一樣,開車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