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文用了十二年時間收集各國 可樂。 圖/謝梅芬
【本報高雄訊】從事影像傳播工作的林鴻文,花了十二年時間收集各國可樂。他在高捷捷運橘線衛武營站有個工作室,平日幫人拍照、錄影外,還將收集來的可樂商品陳列展示,經過的路人常以為是可樂商品專賣店,他也樂於開放供人欣賞。
林鴻文說,原本對收藏東西沒有多大興趣,十二年前大哥到美國出差,帶回來送他一瓶,造型奇特的玻璃瓶可樂,開始引起他的好奇,「怎麼可樂瓶有這麼多奇怪包裝跟造型」,就這樣,開始收集可樂。
他說,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他弟弟要到伊朗採訪核電廠,他託弟弟幫忙在伊朗當地把可樂帶回來。因當地反美關係,連可樂都只能在黑市才有賣,弟弟為了幫他圓夢,居然花幾百元台幣帶兩瓶的黑市可樂,讓他十分感動。
林鴻文還收集不同口味可樂,有原味、低卡、零卡、檸檬、櫻桃、香草,包裝更是五花八門,有一般鋁罐、小鋁罐,大鋁罐、迷你鋁罐、超大鋁罐、大小寶特瓶、紀念瓶罐。
還有可樂的周邊商品,包括水壺,鑰匙圈、公仔、手提袋、墊板、滑鼠墊、玻璃杯、漱口杯、護唇膏、安全帽,有五百個以上,種類有數十種,可說已到了瘋狂收集的地步。
「我每到一個地方,就收集可樂新商品」,林鴻文說,有時家人都覺得他接近「走火入魔」。
最近幾年他收集觸角延伸到國外,只要朋友出國就會託朋友從去的國家把可樂帶回來。林鴻文說,回頭想想十二年收集可樂之路,最大的收穫是跟家人及朋友感情更好了,因為大家出國都會想到他,幫他帶當地的可樂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