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忠賢/特稿】朝野協商化解服貿爭議,二度破裂。綜觀國民黨團的堅持,是擔心節外生枝,希望在院會儘快通過;在野黨則畫出底線,不願隨國民黨起舞。雙方的堅持都是「魔鬼藏在細節中」,如何化解?除視立法院長王金平的調和外,國民黨的最高層態度是主要關鍵。凡協商都必須讓步,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在二十二日曾做出同意讓王金平透過朝野協商,在院會進行服貿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讓步;但仍堅持張慶忠送院會存查決議是合法,且反對將服貿退回聯席委員會,同時也反對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只同意國民黨版的四階段監督。國民黨團願意讓步同意服貿在院會逐條審查、逐條表決,是認為如果在野黨也同意,就等於宣告全案已經成功離開聯席委員會,也就是達到黨團宣稱的將全案送院會存查,這樣在議事程序上便往前邁進一步。
其次,進到院會審查,不但把開會責任轉移到王金平,同時也逼迫王金平須先設法讓學生離開議場。此外,這也彰顯張慶忠逕行宣布將全案送院會存查是黨團集體決策,並非個人行為,同時也強調是黨團的自主決策,與高層無關。但民進黨認為,即使院會可以逐條審查,但與委員會逐條審查並不相同。院會審查通常只有朝野立委各自發言,並不能質詢官員,無法與官員的交互辯證,立委充其量只能重申既有立場,並無助於澄清問題或解決爭議。民進黨也知道,國民黨團把戰場移到院會,重點並不在「實質逐條審查」,而在「有效逐條表決」,畢竟以國民黨立委的壓倒性席次,院會各說各話結果,最後全案仍將輕騎過關。更何況,移到院會逐條審查,根本不符合立法院的議事程序。事實上,國民黨團有來自高層的壓力,不可能逕自同意再退讓;而民進黨在當前反服貿的氛圍下,自然是好整以暇等國民黨出招。雙方如果沒有高層的授意,再開一百次協商也是破局,因此,未來的發展,國民黨最高層仍是最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