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幾歲的她,老當益壯,只要附近社區的任何大小活動,她一定義不容辭、風雨無阻主動參加,十分配合,大家都很感佩她服務的精神。
漸漸地,她說的比做的多了,把自己當管理者,質疑財務帳目不清,建議這建議那,嫌活動內容,嫌主辦人能力,要便當要福利,只要有贈品,來者不拒,堆得家裡像倉庫,儼然成為一個小小跳蚤市場。久了之後,成了附近社區「貪小便宜,只說不做」的第一號頭痛人物,只要有活動,她不請自來,大家不自覺繃緊神經嚴陣以待。
幾年下來,團體裡打混不下去,她又把熱心回歸到社區裡。「拈花惹草」是她的最愛,舉凡附近社區有婚喪喜慶或活動之後的大大小小盆栽,她全數請人搬回社區中庭擺放布置。
清幽的社區變得擁擠,盆栽有進無出,假花真花亂亂插,蚊蟲孳生,雜亂無章,管委會出面勸說,她委屈地據理力爭:「我這麼熱心經營社區,要不是我常常澆水,哪來這麼多花草讓社區更美麗,你們不感謝我,還限制那麼多!」或者沒有經過管委會同意,就自行購買花草來胡亂栽種,然後理直氣壯地向管委會請款,要大家埋單!
社區住戶們很無奈,管委會委員們考量她的年齡與熱心,還有社區的和諧,只能一年到頭想盡辦法與她做良善溝通。
適度的熱心,伸出援手,讓人溫馨感動;過度的熱心,霸王假私,像燙手山芋,人人避之唯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