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意外的,這次由學生發起的抗爭運動,再度被媒體形塑為一群暴民在無理取鬧。新聞不中立、捏造、斷章取義,我們從來都不陌生,但每到了這關鍵時刻,媒體無遠弗屆的滲透力與影響力,總是讓人痛心沮喪。
我從臉書上一片反服貿的聲浪裡回到現實世界,發現DVD店老闆正怒斥學生的放肆,讓他的股票下跌;發現賣烤肉串的老闆,嚴厲指正衝進議場學生是「違法」,彷彿群起憤慨的正義革命,只是一場鬧劇,不是攸關台灣的存亡。
但有人覺得「只是開放印刷業和通路給中資會怎樣嗎?我們選擇啊!」事實上,我們對媒體的選擇權,就仿如進入7-11一般,我們自以為便利商店的內容物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似乎擁有很多選擇權,卻未曾發覺是在已被限制好的框架裡面,挑選已被別人選擇好的選擇。
當有一天中資印刷業、通路業在台灣進場,我們在某些書店挑書,會不會就像被迫進入專賣大陸黑心食品的便利商店?
不管是平面文宣或是電視,別忘了媒體滲透力,哪怕僅僅只是斗大的標題,都能對隨意瞥過一眼的市井小民產生影響。就如同在街頭正被「暴民化」也「已成為」暴民的學生們。
蔡佩含(台北市/政大台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