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任何年代,不管什麼職業,人際間得以和諧相處的基本要素,莫過於「禮貌」了。行為舉止粗俗,不懂分寸或視人為敝屣,絕不可能有好人緣。相反地,適時、適度的禮貌,可以降低敵對關係,增進彼此信任和情感,但如果拿捏不當,可就另當別論。
新來的同事軒宏,年紀輕輕,卻非常非常地有禮貌,從早到晚,把「謝謝!」「非常感謝!」掛在嘴邊,令人耳目一新,大讚是難得的好青年。但愈來愈熟稔後,大家對「太超過」的禮貌,逐漸失去新鮮感,取而代之,變成讓人受不了的壓迫感。
好幾次,個性靦腆的他彬彬有禮地來請教公事,我也毫不保留地「傳承經驗」,只聽他右一句「謝謝!」左一句「我懂!」不曾停歇,讓人渾身不自在。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不一會兒,他又來問相同的問題,而且重複倒帶戲碼。
忍不住私下點醒他,可以把大家當朋友或家人看待,一件事情謝一次,只要誠意夠,已足矣。倘讓感謝語變成口頭禪,或變成言談中的連接詞或助詞,反而可能成為無意義的贅詞,不但陷自己於本末倒置的窠臼,也帶給別人無以名狀的壓力。
過與不及的「禮貌」,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