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反服貿抗議活動昨天進入第三天,天氣開始轉涼並飄著雨,學生穿起雨衣,手拿象徵陽光運動的向日葵,持續靜坐抗議。 圖/余承翰
昨天凌晨五時半正要日出時,台北市突然下起大雨,在議場前靜坐的民眾紛紛穿起雨衣撐起雨傘。 圖/鄭清元
【記者李祖翔、林汝娟台北報導】昨天立院場外,一名支持學運的老師聲嘶力竭地表達意見,諷刺台灣是個指鹿為馬的國家,因「總統把鹿茸當耳毛,媒體視靜坐生為暴民,更將議場和平聚焦在喝酒上。」這次反服貿行動,看似情緒化,學生卻認為「很理性才會來參加」,表示反服貿雖不是學生能置喙的,反政府也不能解決問題,但能反黑箱作業;如果服貿審議夠透明,媒體不扭曲,大眾觀感會不同。
台灣大學電信所許同學表示,學生擔心反服貿新聞未如實呈現而被曲解,然而為什麼政府不正面回應是個大哉問。「立法院內發生的事過於複雜,難分對錯,例如,若非陳為廷採取了媒體注意的行為,或許現在電視依舊充斥著雷神巧克力和馬航失蹤的神秘新聞。」
永豐高中高三學生陳鵬程說,剛收到這事件訊息,只認為大學生行為太衝動、沒有理性,但透過朋友轉貼訊息、公民老師講述後,才了解服貿對台灣的影響,而政府使用的方式似乎不符合法律程序,藉此反思,學生必須關注每件政策事件,「因為都攸關我們的生活」。
父母均為教師的永豐高中二年級吳冠森表示,爸媽反而希望他參與,認識「何為社會」,說知識不僅透過書本,還能從活動中學習。
手上拿著考題猛k的大二生林同學說,段考到了,得加緊讀書,而連續兩天參與,是覺得「這是台灣人團結的時刻。」雖然不清楚服貿內容,但堅信重要議案不能不公開就通過,希望至少要有不同意見的專家學者來背書。
「我們沒有針對政府醜態窮追猛打,只是靜靜抗議,是因為我們很理性。」在青島東路靜坐的學生,也公開呼籲,警察很盡責,應該感謝他們,只要不起衝突,大家就不會受傷。
畢業於台藝大雕塑系的詹惠如提到,媒體過度放大少數學生不正當的行為,必然影響大眾,尤其是觀念古板的長輩,所以家人反對參與;有學生建議應讓阿公、阿嬤學會使用電腦和臉書,只要了解服貿審議過程不公義,就不會反對了。不少大學教師首度上街頭,無奈說:「我們很理性,但心情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