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的街頭抗爭行動持續進行,有愈來愈多民眾加入反服貿訴求行列,由於當中有不少是學生族群,為此,教育部政務次長陳德華也呼籲參與學生要能以理性、平和方式來表達自身對服貿的訴求與立場,其行為不能凌駕於法治、法律之上。
教育部表示,青年學子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是促進國家與社會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教育部亦鼓勵學生關心公共議題,但首要之務是要先能理解議題內涵,並以理性平和表達看法,更應合乎法律規範。
對於有大學老師支持學生以翹課方式參與反服貿抗爭活動,教育部主任秘書王作臺指出,身為教師,有責任確保學生受教權不被剝奪,他支持學生可利用課餘站出來、展現對社會公共議題支持,但前提是必須符合校規規範,站在教育部立場,他並不鼓勵學生以缺課或罷課方式來響應,也不鼓勵教師影響原有的課堂教學活動。
元智大學學務長謝登旺說,在民主時代,每個人都有為公共議題發聲的權利,學生亦是如此,尤其大學生都已是成年人,更應具理性表達意見能力,但在傳達聲音的同時也要為自己負責,不宜為支持反服貿訴求而不到學校上課。
而花蓮東華大學校長吳茂昆則是寫一封信給學生,信中表示他尊重、支持學生的抗議活動,認為學生能關心公共事務,也是學習歷程的一種,但要能秉持理性溝通的訴求態度,他並提醒學生參與街頭抗爭活動時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受傷。
此篇信件被公開後,立即在臉書及PTT網路引起一股分享熱潮,許多人紛紛轉貼、分享,還有網友閱讀後盛讚吳茂昆是大學校長中最具風骨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