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風情】 因石油而富而憂的阿拉伯諸國

文與圖/耿婕容 |2014.03.14
1323觀看次
字級
一旦面對石油資源枯竭,這些孩子的未來是否還能歡喜無憂?
杜拜壯麗的建設,會成為鏡花水月嗎?
金碧輝煌下,阿拉伯諸國也在為未來憂心。
石油枯竭後,國家人民的未來在哪裡?

如果可以選擇不需要為賺錢工作而煩惱,也許有人會認為那就是天堂了;但是實際生活在這個環境下的阿拉伯諸國,也許並沒有如外人想像的歡喜無憂,甚至除了石油財富外,其他幾乎都是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與天爭水、爭地,如果一旦面對石油資源枯竭來不及應變,伴隨而來的惡夢,恐怕是外人難以想像。

濱臨著波斯灣,包括杜拜與其他六個沙漠遊牧民族:阿布達比、沙加、阿曼、富加瑞、烏阿爾奎汪和拉斯阿爾卡麥,共七個酋長國一起組成「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我藉著旅遊親身走了一趟,拜訪其中杜拜、阿布達比及阿曼,除了感受神祕國度氛圍外,也強烈感受到被未知未來逼得不斷挑戰自然,及當地人內心的不安。

在這裡,過去居民以帆船製造、漁業和珍珠採集業維生,漸漸發展成為阿拉伯海灣沿岸主要的貿易港口,周圍各國的商人為其吸引蜂擁而至。其中又以杜拜以擁有阿拉伯地區內最大的市集而聲名遠播。

關於「杜拜」名字由來,有一個相當莞爾的說法,相傳當時商人們常奔相走告:哪裡即將有大市集,聞風而來的人會請即將前往大市集的商販「Do Buy」某某商品,意即「一定要幫我買某某商品喔!」

口耳相傳後,大市集原本又長又難記的名字,已漸漸被遺忘,反而以這念來順口又具意思的「Do Buy」取而代之。漸漸地將其音譯為「Dubai」(杜拜)。雖然只是一則引人發笑的命名傳說,但著實也讓一般人對杜拜「商貿之城」的美名有了一開始的認識。

從遊牧到商貿,一直到挖掘出石油突然改變了這一切,變化速度之快,用「窮得只剩下石油和財富」來形容並不誇大,甚至因富裕帶來的奢華現代化,使得以往與沙漠搏鬥、遊牧困苦的生活方式已逐漸少見。在這一趟旅程中,我可以深刻感受到阿拉伯人自律嚴謹的個性,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也似乎有點冷漠,甚至較難接觸。

但是石油總有枯竭的一天,事實上杜拜就已經正準備面臨這個問題,這也展現在近年的經濟狀況上;也許杜拜經驗會成為其他邦國的教材借鏡,是否能度過這檯面下的危機各國都在看。

原本是一個荒蕪的沙漠搖身變成世界著名觀光勝地,全拜石油之賜,杜拜如此,阿布達比也是如此。我在想,當石油用盡,其後代子孫該感謝先人留下的金碧外觀,還是為生活而擔憂受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