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龍征服歐亞還有專屬節日

 |2014.03.10
942觀看次
字級
風靡歐亞的甜點「馬卡龍」常帶有各種繽紛顏色,其實它已有近五百年歷史,堪稱「最現代的傳統甜點」,法國甜點大師甚至將三月二十日定為「馬卡龍日」。(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風靡歐亞的甜點「馬卡龍」常帶有各種繽紛顏色,其實它已有近五百年歷史,堪稱「最現代的傳統甜點」,法國甜點大師甚至將三月二十日定為「馬卡龍日」。

誕生於十五世紀的敘利亞,馬卡龍當時名為Louzieh,是一家糕餅店獻給鄂圖曼哈里發(鄂圖曼帝國統治者)的點心。

一五五二年法國作家拉伯雷第一次寫下馬卡龍的定義:杏仁小圓餅、外脆內軟。一六二○年,在聖愛美濃發現了第一個馬卡龍食譜。四個世紀以來,每個城市都有獨家配方、無法模仿的馬卡龍,並創造了許多傳奇故事。

一七九二年法國大革命後禁止宗教活動,南錫的修女格里優和莫禾羅不得不離開修道院寄人籬下,靠賣馬卡龍為生。一六六○年在路易十四的婚禮上,馬卡龍成為賀禮;在凡爾賽宮,路易十四的廚子達魯瓦尤一六八二年起在宮廷製作馬卡龍。

由杏仁、糖和蛋白做成的馬卡龍,融合法國北方的甜菜製糖和南方的杏仁後,一八三○年到達巴黎。烘焙師戴斯丰丹發明三明治夾法,將奶油、果醬或果泥餡料夾於傳統的兩個馬卡龍間,成為今日人們認知的馬卡龍,一個「最現代」的傳統甜點。

法國甜點大師艾爾梅在二○○六年將三月二十日定為「馬卡龍日」,除了慶祝春天到來,每年也與不同公益團體合作,讓美食愛好者挑選免費馬卡龍並自由樂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