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高血壓居全球死因排行榜第一名,受到飲食西化及肥胖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國人高血壓好發年齡有下降趨勢;成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陳志鴻提醒,高血壓患者務必妥善控制血壓,避免引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合併症。
「台灣每四個成年人就有一人高血壓!」陳志鴻指出,調查發現,四成高血壓患者根本不曉得血壓已偏高,並未就醫,遑論服藥控制血壓。
二○一二年台灣地區十大死因,與高血壓有關的疾病,包括第二名心臟疾病、第三名腦血管疾病、第五名糖尿病及第八名高血壓疾病、第十名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加起來約占總死亡人數三成。
陳志鴻指出,血壓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前者常被病患稱為「高的」,後者則是「低的」,目前標準為一百四十及九十毫米汞柱。如為糖尿病及曾中風、心肌梗塞等病患則更應嚴格控制血壓(一百三十及八十毫米汞柱),才能降低血壓對重要器官的傷害。
臨床顯示,部分高血壓患者即使按時服藥,血壓控制仍不好。陳志鴻公布最新「台南地區高血壓病患血壓達標率」,七成八單純高血壓患者血壓獲得控制,如為糖尿病等高危險群血壓控制情況更差,僅約四成達標。
陳志鴻指出,新一代長效性ARB藥物降壓效果明顯,只需低劑量就能獲得降壓效果。不過,腎動脈狹窄及腎功能不良患者在使用ARB類降壓藥物前,應接受醫師評估。
陳志鴻建議,成年人應該養成每天測量血壓的習慣,高血壓患者更應積極紀錄,早晚各一次,回診時交給醫師評估。飲食應該清淡,避免高鹽、高熱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