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馬與傳說中的龍一樣,不但被福建漳州人視為神奇的動物,而且以其「龍馬精神」倍受人們喜愛。在這萬馬奔騰,催人奮進的馬年歲首,說說漳州人生活中的馬,更令人感到親切現實。
馬是吉祥的生肖,漳州有句俗語:「牛馬年,好耕田。」意思是說,在這個屬馬的一年,只要辛勤地耕耘,就會比其他年分有更豐碩的收獲。
漳州有關馬的俗語、常用語甚多,還有形容事物匹配欠佳:「長衫套馬褂」;有關著裝的俗語:「馬要鞍裝,人要衣裝」,道出漳州人對打扮的重視。
馬長著一雙大眼睛,視覺廣闊,但是漳州人常用「馬目」來形容某些人對近在眼前,明明可以看得到的事物,卻覺察不到。
在漳州,馬文化也體現在民居建築,「駟馬拖車」就是舊時漳州大戶人家的豪宅型式,它的整個格局是從中軸的三進廳堂、家廟,到兩側的「四點金」宅院。中間的大廳堂象徵「車」,而左右兩旁的建築象徵拖車的四匹「馬」。
漳州的地方戲曲藝術中也有馬的倩影。唐宋時期,漳州民間就盛行一種樸素粗獷的「竹馬戲」,其特點是騎著竹篾紮成的竹馬表演。竹馬外蒙綢布或彩紙,表演時前節掛在演員面前齊腹高處,後半部安置在背後腰椎處,看起來猶如騎在活靈活現的馬上,絕不輸當今流行世界的韓國歌星表演的「騎馬舞」。
漳州人店鋪新開張,還習慣張貼寫有「開張駿發」的紅紙橫披,用以期望事業立馬興旺,發大利市。自古至今,馬都是漳州人生活中的吉祥動物和忠實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