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自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以來,曾數次考過漫畫作文題。這種考題除了考查考生的論述表達能力外,目的也在考查考生藝術鑒賞能力和想像力。
其實,這種考題早在一九四八年南京金陵大學(即現在南京大學)新生入學國文試卷上就曾出現過。
這一試卷上印了豐子愷先生的一幅漫畫,題為「柳下人歇待船歸」。畫面上有垂柳一株,柳樹下有行人七、八個,或立或坐,其中還有行李扁擔;其中一少婦懷抱一嬰兒,旁邊還站著一個四、五歲的小孩。所有的行人,都矚目河心一船。船上艄工正撐著竹篙,用力把船往這邊划。
試題要求「就此圖含意發而為文,文言、白話文均可,時間五十五分鐘。」至於文體,試題未作限制,於是考生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其中有一考生作〈踏莎行〉詞一首,僅三分鐘就交卷了。雖說試題要求「發而為文」,但這「文」在廣義上也包括詩詞,因此閱卷者仍認為此卷合乎要求,並賞識其文才,給了高分。其詞曰:
岸沙平平,柳絲裊裊,雲水之間綠水繞。翹首無言待船歸,遙見隔岸歸舟小。
舟行遲遲,杆影杳杳,歸心似箭人易惱。已見家門歸不得,一心但恨歸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