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耀堂
蔡秋玲校長是家鄉的國中校長,看起來平易如鄰家女兒的她,已在教育崗位服務了快三十年。我之所以知道她,是因為聽聞她是個勇敢的女校長,之前為了嚴格把關學校營養午餐的原料檢驗問題,不惜得罪了本地議員。
蔡校長承受的壓力之大,一度令她想棄守道德法則;幸而她的信仰和友朋支持著她,後來相關事件的弊病終於在台灣各地引爆,幾位中小學校長因而啷噹入獄,蔡校長不但解除了壓力,她的清譽更被傳誦開來。我再次聽聞蔡校長的事,是聽說她退休後想開一間「書屋」。我本來以為她想蓋一間收納心愛藏書的屋子,見了面才知道,她是想把自己一間閒置的屋子,布置成一個讓國中生放學後可以來看書、休息、聊天的書屋。
「我鄉有很多隔代教養或單親家庭,甚至是爹不疼娘不愛的孩子。他們放學後根本面對的只是一屋子空蕩,在家裡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感。一個孩子無事可做還好,但一群孩子在一起就會去冒險,例如濫用藥物」,她感嘆地說。
除了在學校時不定時抽查孩子們的尿液,蔡校長更希望替孩子們找到一個下課後可以陪他們成長、聽他們訴苦的空間,否則這些孩子很容易停留在原地無所適從,失去前進的力量。
「退休後,我什麼都不會,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看書,如果孩子願意走進來我的書屋,看什麼書都行。我會做巧克力,每一個進來的孩子,我會給他一杯飲料、六顆巧克力,他們可以隨意翻書」,她說;如果孩子想停留更久,她也會準備一些平價的義大利麵,讓他們用很少的錢就可以吃飽,看更多的書。「一開始可能一群人一起來,慢慢的,一個人也願意進來,這樣一段時間後,若孩子仍無法獨立,我再找一些手工藝老師來教他們染布、做手工皂、串珠,訓練他們的創造力,再利用網路銷售,培養他們活下去的能力」,她充滿熱力地說。
蔡校長以前在偏鄉執教時,看著當地的紅茶產業正在起飛,曾適時教孩子們製作茶廠地圖、學習烘茶、泡茶,後來就有學生因此開設了茶藝館營生。而她在我鄉,則針對原住民的孩子,在放學後留下來跳舞,爭取經費讓他們吃飽後再回家,請耆老來幫他們講解原住民樂舞的文化意涵。這些孩子,不但在跳舞比賽得獎,在上了高中高職後,在舞蹈方面也紛紛展現編舞的才華。
蔡校長再不久就達退休的門檻了,一間充滿愛與關懷的「書屋」的成立,就像雨後天邊就要出現的彩虹,蔡校長的愛不只是關心孩子的肚子要吃進有品質的食物,她更關懷的是孩子的心靈有沒有一個中途的停靠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