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晚期攝護腺癌病患,確診接受治療後,每周都自費測量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數值,只要看到PSA數據微幅上升就會焦躁不安,擔心癌細胞沒有殺乾淨,甚至懷疑治療沒效,造成所謂「PSA焦慮症」。
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科醫師張延驊表示,某些攝護腺癌治療藥物在使用初期會使PSA些微上升,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速度不同,既使PSA沒有立刻下降,也不代表治療無效,應在接受治療十二周後,定期觀察PSA數值,再根據臨床症狀、腫瘤大小、轉移現象是否改善,綜合檢視療效。
張延驊說,攝護腺發炎、攝護腺癌等因素會使PSA值波動,PSA偏高不等於罹癌,還要搭配肛門指診、超音波、切片檢查才能進一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