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全球 佛光系統大學跨國跨洲

羅智華 |2014.02.22
2142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表示,辦大學不僅在台灣,也到美洲、澳洲、菲律賓去。 圖/記者邱麗玥、佛光大學提供
圖/記者邱麗玥
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羅智華礁溪報導】「在場的興學委員都是在為佛教寫歷史、為人類寫歷史,未來後人記錄教育發展歷史時,一定會寫下這段百萬人興學的不凡歷程。」甫自北京返台,就出席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感恩典禮的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昨天一上台即獲全場熱烈掌聲。

 大師談到,人一生當中會做許多事,但必須要了解什麼事情是最有價值、意義,就像一個國家是否富強、人民有沒有氣質,重點就在於這個國家的教育辦得好不好。大師形容教育的耕耘就如同植物種子般,一開始只是小小一顆,但種到土壤中細心灌溉,就能長成昂然大樹,透過推動百萬人興學,正是讓我們有因緣把智慧留給自己,把大學留給社會;把功德留給子孫,把成就留給大眾。

 興學委員都是創辦人

 大師並以人間音緣歌曲〈我願〉中「願作大樹讓人乘涼、願作蠟燭照亮世間」等歌詞為例,說明建大學是一種願力,因為大家的發願,讓佛光山系統大學不只在台灣建大學,更擴及到美洲、澳洲、菲律賓,這樣的興學方式在世界各國教育發展歷程中,相當獨特不凡。他感謝興學委員發心護持,並強調每位興學委員都是佛光山系統大學的創辦人。

 大師對興學理念的闡述,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相當認同。他表示,過去任職教育部期間,曾前往世界各國參訪過許多教育系統,但這麼多系統中,唯有「佛光山系統大學」是國際上跨國又跨洲的系統大學,只要一校註冊、就能五校選課,在全球可說是「獨一無二」。

 林聰明說,為回報興學菩薩的付出,南華學生榮獲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iF設計大獎;而南華老師也在去年的烏克蘭國際發明展榮獲金牌獎,全校師生都努力自我提升。

 代表校長楊朝祥與全體師生致上誠摯謝意的佛大副校長劉三錡,昨亦出席感謝興學委員護持。他說,在佛大服務這四年,他看見佛大的大躍進,在台灣教育發展史上,還找不到有一所大學是像佛大這樣快速進步、提升,也說明大家真的很努力辦學。

 為台灣教育寫歷史

 不只如此,佛大與南華學生也特別上台分享學習歷程。就讀佛大心理系的孫志榮說,為回報興學委員栽培,他利用課餘時間前往國小為單親、經濟弱勢孩子進行課業輔導,希望能像在座的佛光爸爸、佛光媽媽一樣為社會貢獻。而就讀社會系大三的連忠楠,則以深深一鞠躬來感謝興學菩薩,他自期會更認真學習。

 而身為百萬人興學重要推手的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則是一上台就先請全場興學委員給自己一個熱烈掌聲。他表示,一百元不單單只是一百元,裡頭蘊含願心與慈悲心,尤其還有很多委員是以資源回收方式建大學,就連SARS期間也一樣熱情投入,讓人看了動容。就如大師所言,有了願力就能無事不成,感謝大家一同攜手為教育寫歷史。

 而為期五天的百萬人興學感恩典禮,總計有近萬名興學菩薩共襄盛舉,許多委員表示,未來會繼續護持教育,讓善因好緣綿延無盡。

 圓滿委員黃淑慧:

 感謝大眾默默行善

 我投入興學工作已經十八年了,一路走來,讓我體悟到自己不只在學佛,更在行佛,從中累積智慧資糧。我勸募的對象來自士農工商,當中很多人對教育的發心,連我自己看了都深受感動,像是有一個媽媽雖然經濟環境不好,卻仍捨得為興學付出,她在往生前對我說,「她沒有留什麼財產給孩子,唯一留給他們的就是護持教育的這份心」,這句話我到現在都還清楚記得。

 還有一位擔任保母工作的興學委員,本身是《人間福報》讀者,因為感動於大師辦大學的理念,特別為自己受託照顧的四個小孩,每月捐款一百元,而且沒有告訴他們的父母,默默行善的舉動讓我很敬佩。正是因為有這群人的付出,所以能成就建大學的願力,我真的很謝謝他們。

 植樹義工趙鈞震:

 大學如幼苗待呵護

 為了協助打造綠意盎然的森林大學,我十多年來固定在校園裡植樹,像是從學校大門口一路進來看見的茄冬樹、台灣肖楠、五葉松等,都是當時栽種的成果。除了種樹外,也要有花來相互映襯,所以我後來又種了各式各樣的花卉,像是美麗的杜鵑花目前就正值盛開的季節。

 從校園植栽的過程中,我發現到,其實樹木跟人一樣,需要好好照顧才能茁壯,絕不是把樹種下去之後,就可以放任不管,而是要天天細心照料,這道理就像透過百萬人興學所創立的佛光山系統大學,並非將學校建起來就是功德圓滿,而是要長期挹注資源,才能讓教育的種子持續發芽長大,今天來出席典禮很高興,相信在星雲大師帶領與興學委員護持下,一定可以讓大學的辦學品質蒸蒸日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