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味是一種特殊汗腺—頂漿腺分泌過於旺盛所造成,在生物學上具有吸引異性的特殊功能意義。所以,頂漿腺最發達的位置,位於腋下、乳頭、耳朵、肚臍及會陰部等性敏感帶附近,又因其受到荷爾蒙影響,迄青春期時才會開始大量分泌作用。一般而言,女性的頂漿腺比男性旺盛,且會隨著經期而產生周期性變化:月經前分泌最多、月經期間最低,至停經後這種腺體會停止分泌,即不會再有體味的問題。
在注重人際關係與個人形象的現代社會中,體味非但不能吸引異性,反倒會造成社交上極大的障礙與自卑感。尤其在夏令時節,頂漿腺分泌比較旺盛,若加上汗水以及細菌作用,所散發出來的濃厚體味,讓人敬而遠之。此外,情緒因素也會讓頂漿腺活躍,如急躁、緊張、工作壓力等容易使身體產生異味,且愈緊張愈會造成體味的惡化,最後,反而成為心理與生理的惡性循環。
因此,要有效改善體味問題,必須要知己知彼,用最正確的觀念以及處理方式來面對才行。若體味輕微,只需保持身體清潔與乾爽、穿著寬鬆通風的衣服、每日換洗貼身衣物或避免大量的出汗,即可以達到七成左右的效果。如果體味嚴重,則可使用止汗劑來達到抑制排汗效果,減少頂漿腺分泌與汗水作用產生的濃烈異味。
然而,大多數人對止汗劑使用方式的認知,並不十分正確,尤其是使用的時機。一般而言,最佳塗抹止汗劑的時間是睡前,最好是重要約會的前一天晚上,而非洗澡後或出門前,因為睡前腋下的水分較少,而且身體平躺有助於止汗劑吸收。很多人往往以為在早上出門前再塗抹最有效,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至於,坊間販售的止汗劑(antiperspirant)與體香劑(deodorant)到底哪一種比較有效呢?答案是,止汗劑比體香劑來的好。因為體香劑通常只有除臭效果;而止汗劑含鋁鹽及鋯,可阻塞和破壞汗孔,抑制汗腺分泌。單獨使用體香劑,往往會產生香氣、臭氣相互交雜的氣味,反而顯得欲蓋彌彰。
目前市面上止汗劑主要有噴霧、滾筒和膏狀等三種類型,要選哪一種?一般來說,皮膚科醫師會建議,腋毛容易繁殖細菌,愛美的女性在夏天可以剃掉腋毛,男性則把腋毛剪短至一公分,能有效增加止汗劑的效用。在劑型的選擇上,已經剃掉腋毛的女性可使用噴霧型的止汗劑,因為腋毛已除,噴霧能充分地遍及腋下皮膚;但還有腋毛的男性就需使用直接塗在腋下的滾筒或膏狀止汗劑,效果較好。
另外,提醒大家,現今市售的止汗劑中,有標榜高濃度的長效型產品,其中鋁鹽含量高達百分之二十,可能會造成因毛孔過度阻塞,而產生毛囊炎等副作用,所以使用上最好先諮詢過皮膚科醫師的意見後再加以選用。(本文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皮膚雷射及美容外科中心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