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海洋大學學生創業團隊自發成立的社會企業「漁翁得利」,結合食材旅行、工作假期等創意旅遊概念,設計各類漁村輕旅行,帶民眾前往產地,近距離接觸台灣海洋文化。
團隊相信,當消費者與生產者間的信任感建立後,民眾自然願意直接和漁民購買新鮮漁獲,預計月底漁翁得利專屬平台將上線,讓漁民透過團隊販售捕撈漁獲,免於盤商剝削。團隊還打算和旅行社合作,推動企業認養漁村,帶動企業到漁村舉辦員工旅行。
團隊的靈魂人物是就讀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博士班的何立德,他長期深入各地漁村,發現漁村亟需注入資源永續概念,避免過度捕撈,同時更需要幫助中高齡漁民提高生產價值。何立德說,消費者大都喜歡活跳跳的新鮮漁獲,從海裡捕撈到的海鮮,不可能在魚市場擺了整天依然新鮮。
何立德說,其實最新鮮、最天然、對人體最無害的海鮮,是一捕撈後立刻急速冷凍。然而信任感沒建立前,民眾看到冷凍食品,總擔心會不會已經擺了好幾個月?為了改變現況,團隊一方面深入漁村,傳遞正確的捕撈和保存觀念,給漁民再教育,不要過漁;另方面設計各種漁村輕旅行,帶民眾深入產地。
團隊成員多半自幼生長在漁村,對海洋有著深厚情感。他們發現,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返鄉務農,但願意投入漁業的不多。所以他們希望在推廣永續漁業和正確漁產觀念之外,也能讓更多民眾接觸漁村文化。
團隊成立半年,已陸續推出基隆北海岸、離島澎湖、花東等地漁村之旅。行程有的配合產季,帶民眾到基隆北海岸夜釣白帶魚,有的結合工作假期概念,讓參加民眾幫助養殖業者,替蛤蠣搬家換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