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文曾任美國杜蘭大學商學院副院長。 圖/小許
我認為過去成功的海外的併購有三類,一類是李嘉誠,還有一個是王永慶,還有一個是捷安特公司。李嘉誠是華人中成功運用洋兵洋將的,企業在七○年代,八成高級主管都是外國人,組織文化不斷調整,文化衝突是在組織內、在他的高壓下、控制下學習的,不是在公開市場下,沒有控制的情況下做的,他做完後就是全球併購了,以夷制夷,就是德國經理買德國公司,英國經理買英國的公司。
這個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整個的學習過程是在控制、監管下,在不出太大風險的情況下做的,如果猛一下子到人家的市場去學習,我從來沒有看到一面學正步走,一邊可以打贏仗的。
第二個是王永慶,他做的是單一產品,他把這個廠子搬出去了,他從煉油和塑膠,轉到了高科技的服務業產品,把最簡單的產業搬出去,買下外國的公司,因為管理比較容易,再讓產業複雜化。
第三個是捷安特,這個是一個小公司,是自行車業的第一名,這個不是因為他的產品,他第一次購併說你是老闆,我這有投資,我就是看你的資產負債表,其實給的就是傭金,雖然名字是掛捷安特的名字,但是基本上都是諸侯,我們中國的歷史演變,是先有諸侯,然後才有郡縣制,就是中央集權了,如果沒有諸侯的磨合,一定做不成中央集權。
所有管理當中最難的問題就是溝通,其實絕大部分的溝通是靠無言的溝通,就是你的肢體語言、肢體動作,一些弦外之音,一旦有文化的差異,就讓很多人覺得很緊張。如果他不懂你的弦外之音,又看不懂你的肢體語言,那麼怎麼辦呢?想要走出去的,先在國內做實驗,增加經驗,逐漸雇傭不同的人,先從臺灣人、香港人雇起,他們還都是黃皮膚、都是講中文的,然後雇傭美國人、西班牙人等等。
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解決所有問題一定是做出來的,不是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