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位於成都寬巷子的「一針一線」主題刺繡館內,來自瀋陽的馬先生花了人民幣一百五十八元買了刺有貓熊圖案的iPad保護套,「以前只知道羌繡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沒想到它的產品這麼豐富,還做得這麼精緻!」在記者採訪的半個多小時裡,前來購買羌繡產品的客人源源不斷,儘管價格不菲,但一點都不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一針一線」是四川汶川文錦羌繡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原先是大陸「幫扶中心」的作品,公司的管理人員舒暢告訴新華社記者,最初的兩年幫扶中心是「以工代賑」的形式,但做出的產品樣式十分單一,實用性、附加價值都很低。從二○一○年開始,公司開始轉變作法。
「像羌繡的圍裙,大家買了一次絕不會買第二次,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穿不出去也用不起來。」舒暢說道。「我們現在想的就是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由市場做主導,將產品變成生活的必需品。我們現在已有三十多人的專人設計團隊,用專業的眼光讓產品變得更加時尚實用。」
隨著設計觀念的轉變,羌繡產品的銷售量逐年上升,專責刺繡的繡娘收入也從過去的八九百元到兩千有餘。在汶川縣威州鎮新橋村,三十一歲的董靜曾經是幫扶中心的普通繡娘,二○一三年七月,她和另外四名繡娘成立了「花兒納吉羌繡加工專業合作社」。
董靜說,合作社走的是大眾、平民化路線「以前我們繡傳統的布鞋,不僅只能賣到人民幣一百元左右,銷售狀況還很差,現在我們把它繡到高跟鞋上,很多年輕的女孩子都很喜歡,價格可以賣到三百多元,一個月能賣出好幾十雙呢!」為了吸引消費者,過去她們所繡的圖案從抽象的花草到更加生動形象的動物、人物,布料從以前單純的麻布到如今的絲綢、羊絨……為羌繡注入了時尚的元素,也增加了羌繡的生命力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