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三年,學壞三對時圖/泱汀
阿媽煮了一桌強強愛吃的菜,等著參加兩天一夜活動的強強回家吃大餐。強強一進門,就開心的抱著阿媽說:「阿媽!我肚子餓了,好想快點吃妳煮的飯哦!」阿媽真是又驚又喜,強強以前才不會這樣對她說話呢!不過,等強強坐下來吃飯,阿媽就不開心了,因為強強在菜盤裡翻來揀去,碗也不端起來吃,湯匙不時敲到碗,喝湯時還發出「束束」的聲音。──阿媽終於受不了,放下碗筷問強強:「你今天為什麼不能規規矩矩的吃飯,這麼多的怪動作啊?」強強說:「我們這一組同學都這樣吃啊!老師不是說吃飯要快快樂樂的吃嗎?指頭不能蹺起來,不能挑自己喜歡吃的菜,喝湯還要很小心,這樣很可憐耶!我們同學吃飯都像在同樂會一樣,這樣不是比較快樂?」
阿媽搖搖頭,說:「你啊!才離家兩天,好的沒學兩樣,壞的全帶進門了,不但襪子亂丟地上,包包還扔在沙發,連吃飯也變得沒規沒矩了,唉!『學好三年,學壞三對時』,古時候的祖先真是講得有道理!」
人是模仿的動物,所以很多經驗都是這樣學習而來的,但是如果沒有判斷的能力,覺得好玩就學起來,可能就有錯誤學習的風險喔!這一句台灣俚語「學好三年,學壞三對時」,意思是說,學好不容易,需要長時間養成,但模仿壞的行為只要三對時的時間(古人以十二小時為一對時,三
對時就是三十六小時),也就是說,要學壞是很快的。古人認為,一個人的學習成果要以三年為基礎,所以當學徒至少要三年四個月才會出師,才能自立門戶創業,就是這個道理。各位小朋友,千萬不要因為好奇而去學習不好的行為,因為只要短短的時間,就可能養成一輩子的壞習慣了喲!
本單元同步於本周日的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鄉土戀真情」趣味台灣話單元播出
14:0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