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統習俗,嫁出去的女兒初一不能回娘家過年,否則會把娘家的財運帶走,婆家這邊要圍爐團圓,也不允許媳婦回娘家過年,要回娘家只能等到大年初二。
但對我們這些嫁來台灣的異鄉媳婦而言,如果按照傳統習俗初二才回娘家,住沒幾天,小孩要開學,大人要上班,又要急忙趕回來,一趟旅程和機票錢實在有點不划算。何況每逢佳節倍思親,若還沒有融入台灣社會,社交人際關係相對薄弱,在異鄉難免孤寂。
回想剛來台灣前幾年,都在台北過年。平日的台北城熱鬧得很,一到過年,來台北打拚的遊子都返鄉了,台北反而變成一座空城,冷清許多,總覺得在台北過年似乎少了點年味,情不自禁遙想起自己的家鄉來。
那一年初夏,媽媽被診斷出胃癌,消息傳來,我震驚又難過,恨不得立刻飛回媽媽身邊。媽媽開完刀後,我回去看她,短暫陪她一段時間,因為台灣這邊也有許多煩人的瑣事,只得回來,心裡充滿不捨。
於是那年年底,我決定帶兩個年幼的孩子回去大陸和媽媽團圓過年,好好陪伴媽媽,因為我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陪媽媽吃年夜飯。我把想法告訴公公和先生,心裡有些忐忑,怕他們反對,畢竟傳統習俗得在夫家過年,何況過年有太多繁雜的瑣事要忙。所幸公公和先生並沒有反對,要我放心回大陸過年。為了我,公公還叫小叔一家提早回來,全家提前在小年夜圍爐吃團圓飯。
除夕當天一早,我就搭機回大陸,傍晚抵達家門時,大嫂已準備了滿桌的年菜佳餚在等我,媽媽看我回來,開心得不得了,精神和元氣似乎都恢復了。嫁到附近的姐姐們也都回來,我們兄弟姐妹陪著媽媽吃飯,聊小時候的趣事,聊我在台灣的生活,子女們都承歡膝下,媽媽露出滿足而開心的笑容,這也是我們兄弟姐妹陪媽媽最後一次圍爐吃團圓飯,隔年十月媽媽便往生了。
能夠回娘家陪伴媽媽吃最後一次年夜飯,讓我不留遺憾,這都得感謝老公一家的支持和成全。媽媽往生後,我們兄弟姐妹的感情不僅沒有變淡,反而愈來愈好。之後偶爾幾年,我也會回家鄉過年,當然也打破了所謂回娘家過年會吃窮娘家的傳統習俗,因為這些年娘家的發展可是愈來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