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流行喝高山茶。茶樹愈種愈往高山爬,山高從六百公尺、一千公尺、一千二百公尺……茶山愈高,茶質愈好;茶農也就因應市場所需,愈種愈高;陳頂山、梅山、阿里山、玉山……
高山茶質相對好
茶種在高山真的比較好嗎?
由天候、地質關係探究似乎有理;但實際探索茶葉生長,茶的好壞,人為照顧也是主因。一般說來,高山茶經濟效益高,人為照料更用心,茶質相對更好。
然而,台灣高山本無茶區,為了種植茶葉,只好犧牲了原本生長的參天古木……
茶農本無意因種茶而破壞水土保持,更無意為高山帶來惡質化的生態失調症。可是,經由高山茶廣為種植,高山茶改寫高山生態的噩夢一幕幕登場!
得高山茶壞了茶本
喝高山茶的人,恐怕料想不到因此所帶來的後遺症,振興精緻農業中,如何兼顧收益與生態?
人往上爬,位居要津,官愈做愈高,心卻愈來愈虛,得了高山茶的香,卻壞了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