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球中文學習需求正以十倍速成長,預估十年內學習中文人口將激增至一到一點五億人,華語教師供不應求。過去外交部國合會的海外華語義工,未來將改派有證照的華語教師,到有需要的友好國家進行華語教學,初步規畫以中南美洲為主,約十位名額,薪資加在地生活費月薪約十萬元。
吳紫棻在二○一二到二○一三年間,到薩爾瓦多擔任華語教學義工。她說,華語在海外相當受歡迎,每位華語義工出發前都會準備很多「傢伙」,比如文房四寶、春聯紙或湯圓材料等,「最主要還是希望外國人能多認識台灣」。
吳紫棻持有華語教師證照,身為末代義工,若有機會她想再嘗試一次外派生活,因為不但福利更好,以正式教師身分派出去,學校較尊重,也更有保障。
僑委會在世界各國成立了七十個「海外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紐西蘭鳳興書院教師楊明娘表示,書院位於華人較少的紐西蘭西部,學生多具有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等華裔背景,且多數學生的父母都不會中文,在缺乏學習華語的環境下,傳統教學方式對老師和學生都很辛苦。
加拿大方舟中文學校校長蔡素娥表示,海外華語教育多屬第二語言教學,目前校內教師普遍年輕化,活潑生動的華語文創新教學法,讓學生體驗數位科技的同時學好華語。例如「點讀筆」,使用者閱讀到哪裡輕輕一點,就可自動發音,隨時隨地創造華語學習環境,培養孩子聽讀。
僑委會主秘張良民表示,台灣的教學方式活潑新穎,吸引美國主流華文組織注意,主動表示希望來台取經。比起中國大陸,他分析台灣最大的優勢即為「文創」與「數位教學」。台灣在教學中融入中華文化,包括:民俗技藝、舞蹈和傳統故事等;此外,也結合數位資訊產業,發展數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