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霾害已成大陸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圖為上月五日上海遭霧霾籠罩,艷陽失色。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各省市兩會陸續舉行,由於入冬以來各地經常「十面霾伏」,「治霾」也成了會中最常聽到的話題。
上海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昨天上午開幕,市長楊雄在工作報告中表示,上海要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實施清潔空氣行動,加強治理大氣環境,特別是P M2.5的問題。
山東省政協科技界十二組的全體委員十八日則聯名「上書」一首打油詩「耗能工業汙染重,冬日取暖燒煤堆。汽車尾氣害苦誰,揚沙粉塵煙紛飛……」,建言重拳治霾。
楊雄表示,二○一四年上海要完成燃煤電廠高效除塵改造和脫硝工作,加快燃煤鍋爐和窯爐清潔能源替代,淘汰七萬輛排放未達標準的「黃標車」,加強揮發性有機物和揚塵治理。
他說,上海要提高環境空氣監測預警能力,完成重汙染緊急通報體系;推動長三角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繼續加強水環境治理,制定清潔水行動計畫,加強大汙水管網建設,推動汙水處理廠改造,提高汙水集中收集處理和排放標準。
至於上海的綠化建設,楊雄稱,上海要促進外環沿線產業與生態融合發展,建設外環生態專區,新建一批林蔭道,加快老公園改造,啟動郊野公園建設,推進崇明生態島建設。新建綠地一千公頃,立體綠化四十萬平方公尺,新增林地二點三萬畝,加快構建多層次、多功能的基本生態網絡。
楊雄還表示,要全面公開並嚴控上海市三公經費支出(公務車、公款接待及公款出國)。上海市人大會議昨天開幕,就安排公車給人大代表乘坐,取代往年的遊覽車。
山東省「兩會」的三天中,省會濟南一直籠罩在霧霾之中。因此,政協科技界十二組全體委員聯名「上書」呼籲重拳治霾,也建議民眾改變固有思維,選擇低碳生活,共同保護環境。
「城市車滿為患,廣大車主抱怨走不動、停車難、油價高,卻不願選乘城市公車。」山東政協委員孫曉芳隨機採訪了五十名車主,很多車主表示乘公車沒面子,開車出行是有身分的象徵,認為廢氣排放不差自己這一輛車。孫曉芳認為,霧霾治理問題,其實離不開每個市民的積極行動與作為,改變思想很重要。
針對日益嚴重的大氣環境汙染,山東省長郭樹清在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二○一四年要狠抓大氣汙染防治,加強重點行業脫硝脫硫、城區裸露土地綠化和建築揚塵綜合整治,加快「黃標車」淘汰進度,落實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積極推動「煤改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