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史書趣】推功攬過是大智慧

張海法  |2014.01.16
6677觀看次
字級

 品讀《三國》,有這兩個故事讓人念念不忘。

 一個是關於一代梟雄劉備。三國時,官渡之戰剛結束,劉備率數萬人進攻許昌,結果被曹操出奇兵打得大敗。劉備領殘軍逃至漢江沿岸,處境十分狼狽。

 劉備主動「攬過」,他對身邊的將士說:「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隨劉備。備之命窘,累及諸君。今日身無立錐之地,誠恐有誤諸君。君何等不棄備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諸將聞聽,怨氣頓然消釋,並轉化為同仇敵愾之激情。

 一個是在官渡之戰中敗北的袁紹。袁紹勢力一度強大,威震中原,手下將才濟濟。但他剛愎自用,「推過攬功」,最後手下人才各奔東西。田豐之死,就是典型一例。

 田豐本是袁紹手下異常卓越的謀士,曾對官渡之戰的形勢作出準確的分析和判斷:當曹操與劉備在徐州打得難解難分之際,田豐就向袁紹提出趁其後方空虛出兵突襲曹營的主張。這本是一絕好戰機,但袁紹沒採納。

 待曹操打敗劉備回師官渡時,袁紹卻要同曹操決戰。田豐認為戰機已失,並指出此時開戰危險所在,應以持久戰為上策。袁紹不聽田豐所言,反認為田豐是在眾人面前敗壞自己的名聲,竟然把田豐囚禁下獄。

 後來,果如田豐所料,袁兵慘遭大敗。返兵途中,惱羞成怒的袁紹甚至派人拿他的劍到獄中殺死了田豐。

 這兩個故事一正一反,很能說明問題。劉備「推功攬過」,責己之咎,因而三分天下得其一;袁紹剛愎自用,「推過攬功」,以至於眾叛親離,終為曹操所滅。

 在這個世界上,凡是成功者,大都懂得與別人分享美名。在他還沒有成功的時候,懂得與人一起分享利益,所以,朋友幫助了他;當他成功以後,又懂得推功攬過,認為都是大家的功勞,失誤自己承擔。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讓親人、朋友聚集在他身邊,只有這樣的人才會成功。

 聰明人,推功攬過;反之,攬功推過者,恐怕只能算笨人。

 某地產集團營運經理,與下屬群策群力,歷時半年,完成了一個目標。上級過來檢查工作,他夸夸其談,將功勞全扣在自己頭上,好像全靠他才完成了如此壯舉。

 上級大喜之餘,當然給他好一頓表揚,許諾給他各種獎勵;但是,下屬們卻不快活了,從此跟他離心離德,不管做什麼都不再配合他,還有人給上級寫檢舉信。結果可以預料,不久,這位經理就「下課」了。

 古人一向注重推功攬過,宋代著名理學家陳希夷在《心相篇》中說:「功歸人而過歸己,盡堪救患扶災。」《菜根譚》中亦有云:「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推功攬過」,是一種凝聚人心的工作方法、一種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一種勇於擔當的負責精神、一種處事做人的至善境界;一個善於推功攬過的人,必定是厚德載物、雅量容人、能屈能伸、大智若愚之人。

 推功攬過,也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是為人做事的一項重要法則。持之以恆地保有這種品質,有利於團隊共同進步、事業日益昌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