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二年研究,西夏學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孫壽齡(見圖/新華社),日前製作完成西夏文泥活字印本《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另根據活字印刷術特點及木版畫、銅版畫對他的啟發,他也首次創作完成數十副泥活版畫。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經過二年研究,西夏學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孫壽齡(見圖/新華社),日前製作完成西夏文泥活字印本《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另根據活字印刷術特點及木版畫、銅版畫對他的啟發,他也首次創作完成數十副泥活版畫。
利用泥活字印刷,再現泥活字印本佛經,對孫壽齡來說,不算第一次;早在九○年代,孫壽齡為了向世界證明活字印刷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事實,開始進行活字印刷術研究。
孫壽齡把在武威市亥母洞寺遺址發現的西夏文佛經活字印品《維摩詰所說經》經詳細比對、辨析,依照《夢溪筆談》有關畢昇活字印刷的記載,經過練泥、刻字、燒製、排版,最後歷時三年複製出三千多個泥活字,再將泥活字排版,成功重現泥活字印本《維摩詰所說經》。
孫壽齡說:「透過成功印製泥活字印本《維摩詰所說經》,驗證膠泥能刻字,也能燒製印刷,從這一點證明,確實是由宋代畢昇發明泥活字;有泥活字就能印刷,同時也證明出土的《維摩詰所說經》是泥活字版本。」
為發掘活字印刷術奧秘,孫壽齡一直未停止研究,按照重現泥活字印本《維摩詰所說經》的方法,他又成功創作西夏文泥活字印本《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透過研究活字印刷術,孫壽齡也對版畫創作有興趣。他已燒製三千四百多個泥活字和數十個泥活版畫,成功再現泥活字印品《維摩詰所說經》和西夏文泥活字印本《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並首創泥活版畫,以泥活版畫複製齊白石筆下的馬等系列名畫,使泥活印刷藝術得以創新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