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脾胃」是指整個消化系統,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都先要靠脾胃運化吸收,再輸五臟六腑使用。
冬天顧腸胃須遵循四個生活原則:一、樂觀情緒:自律神經中副交感神經有一條迷走神經,專門支配胃酸分泌,當身心情緒、壓力受到影響,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有人天生腸胃敏感,天氣變化,加上工作緊張和抑鬱情緒,胃就會不舒服,因此要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患得患失、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二、調節飲食:飲食宜規律,以溫、軟、淡、素、鮮為宜,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或過黏的食物,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定時定量,使胃中常有食物中和胃酸,防止胃黏膜被侵蝕。天冷,有時會想喝熱湯吃熱食暖胃,要慢慢地進食讓胃適應,才能達到保健的功效。
冬令進補,是為調節體內物質代謝,有助於陽氣升發改善畏寒,但過於滋膩辛辣的補藥,易造成腸胃損傷,最好諮詢中醫師,選擇合適體質藥膳,方可達到養身效果兼顧脾胃功能。
三、適度運動:可放鬆心情、強化腸胃消化吸收功能;使大腦產生腦內啡,不僅增強免疫力,且具有抗抑鬱、焦慮等效果,但飯後一小時內不宜運動。
四、防寒保暖:冬天要適時增添衣物,注意胃部保暖,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疾。
養生須先調理好胃腸,日常作息規律,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嚥,選擇膳食纖維含量高之蔬果,外食族注意飲食衛生,自然可保腸胃健康。
(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