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訓誨子弟「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面對外在事物、與人溝通應對,儘量隨順眾生,不偏執、不專斷。
延伸孔子的訓示;形式可以不堅持,見仁見智可以不堅持。但是非對錯要堅持,核心能力要堅持。「外圓內方」,心中有把尺,心中有使命。但永恆不變的追尋,不該成為與外界和諧相處的羈絆。
「毋意」是想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思慮太多,心靜不下來。孔子平時總保持「無思無慮」狀態。心無思無慮,才能寂靜,才能感應。
「毋必」是處理事情不要一定有「必」。食、衣、住、行「必定要這樣」,或者「必定不要那樣」,缺乏彈性,缺少機動。
「毋固」,就是不固執,心中充滿「必要」或「必不要」。固執、頑固,自我,人們常說這個人「我執」很重,「我執」就是由固、必、意而來的。
「我執」是佛門大忌,修持精進要去除「我執」,才不會自私自利、自以為是、自作聰明、自我設限。
要如何去除「我執」?答案是「不要固執己見」,毋必然後毋意,常念本性,不要讓意念到處流動。無思無慮,毋必毋固毋我,關鍵就在毋意。(加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