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人生中重要的伴侶,但為何稱「朋友」?據說源於一個有情有義的民間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一座大山腳下住著兩戶人家。主人一叫阿朋,一叫阿友,均靠打柴為生。阿朋和阿友十分要好,勝過親兄胞弟。阿朋有了困難,阿友慷慨助扶;阿友有了困難,阿朋也兩肋插刀相助。
有一次,天氣驟變,狂風大作,阿朋的兩間草棚被吹塌,屋裡的桌凳砸了個稀巴爛,一家人無處可歇憩,阿友的草棚牢固些,才得倖免。
阿友見阿朋遭難,十分痛心。他一邊叫阿朋暫且住在他家,一邊用自己平常賣柴得來的錢,為阿朋造了兩間屋。阿朋感恩不盡,也總是處處為阿友著想。
後來人們就把同甘共苦、志同道合的人稱為「朋友」。